认为东北文化正在失去创造力的人,估计都没怎么吃过东北的糖葫芦。(本文经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buuuxiangji)授权转载,二次转载请联系原创作者)
只有到了这里你才能知道“酸甜”只是一种对它粗浅的表层理解,主动深入白山黑水之间,你将感受那种充满颠覆性的后现代创作。
当人们还在犹豫糖葫芦是圆的好吃还是扁的好吃时,东北民间手艺人早已将它拉进了某种先锋艺术领域。
就像日常生活中所展现的那样,东北朋友将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刻板印象从来都不应该是思维枷锁,它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他们显然更懂得入乡随俗的传统智慧,又在饮食层面上秉持着一如既往的包容,只要把天津麻花裹上糖,它就是糖葫芦。
赶在冬季来旅游的朋友都足够幸运,只需走上街头,热情的糖葫芦艺术家就能让人忘记寒冷。即便只从外形看,这些糖葫芦仍然可以用“过瘾”两个字来形容。
只是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怀疑面前那个对着你微笑的老板以前是不是卖烤串的。
众所周知,在东北没有什么是不能做成烧烤的,如果有,就做成糖葫芦。
凡是跟“串”相关的东西,东北人民似乎都有着别样的天赋,在发现糖包蓑衣黄瓜之前,没人想过卖糖葫芦也要考验刀工。
“有次去给东北朋友当伴郎,接新娘时伴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糖葫芦,虽然看形状有点可疑,但还是咬了一口。”
“甜味包着苦涩撞击味蕾,所透露出的婚姻真谛让我明白,这是根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