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展开统御:67 武力:74 智谋:69
武将简介
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屠户出身,因其妹妹受灵帝宠信,并在宦官势力的协助下逐步登天。黄巾起义爆发后,下令卢植、皇甫嵩等人镇压。灵帝去世后,拥立刘辩继位,并密谋诛杀十常侍,但计划败露,被十常侍暗杀。
统御:39 武力:42 智谋:54
武将简介
黄巾之乱后,割据汝南与颍川一带。建安元年曹操带兵攻击,杀死刘辟与黄邵,何仪率众投降。
统御:65 武力:73 智谋:32
武将简介
凉州军阀,跟随马超、韩遂等共十部人马起兵对曹,兵败于渭南,逃入汉中。曹操平定汉中后,侯选投诚。
统御:57 武力:70 智谋:43
武将简介
正史无记载,《三国演义》中为荥阳太守王植麾下从事,胡班本奉命防火袭杀关羽,因敬佩关羽,将其放走。
统御:50 武力:50 智谋:70
武将简介
字文德,扬州寿春人,黄初年间出任荆州刺史,在任上鼓励农耕,囤积粮食,同时整备军队,开通河道,一方面严防东吴,一方面鼓励通商,治下一片安宁。
统御:72 武力:61 智谋:75
武将简介
字伯绪,长沙临湘人,曹魏大臣。为报答孙坚的知遇之恩,貌似前往荆州寻回孙坚尸体。也向曹操提议立曹丕为世子。曹丕继位后历任尚书令、太常等职。去世后让曹丕大为惋惜。
统御:85 武力:70 智谋:90
武将简介
字公衡,巴西阆中人。蜀汉、曹魏将领。曾力阻刘璋抵御刘备,但未被采纳。刘璋投降后经刘备亲访才出仕。夷陵之战黄权统御江北诸营,与刘备隔江相望。刘备江南主营被破后,黄权归路被断,无奈投降曹魏。司马懿曾赞叹“黄权大才”。
统御:27 武力:51 智谋:54
武将简介
将军,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曹操剿灭袁尚、袁谭后,留贾信屯守黎阳。
统御:76 武力:66 智谋:98
武将简介
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因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启用,诸葛亮将其悉心培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统御:76 武力:80 智谋:52
武将简介
袁绍麾下将领,袁绍与官渡之战大败而归,蒋义渠于黎阳扎营,为袁绍收拢溃退的下来的部队,找回四散各处的残兵败将。袁绍大为赞叹。
统御:55 武力:70 智谋:45
武将简介
袁绍部将,袁绍死后反叛袁氏,自立为幽州刺史,不久后投降曹操。
统御:77 武力:87 智谋:10
武将简介
不见正史记载,《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孟获麾下第一洞元帅。奉孟获之命迎战蜀军,但被赵云所杀。
统御:55 武力:42 智谋:73
武将简介
字德祎,京兆郡长安县人,金祎其人对汉室十分忠诚。襄樊之战前,密谋起兵反曹,兵败身死,曹操屠尽其族。
统御:50 武力:46 智谋:77
武将简介
字公绪,兖州陈留人。出任豫州刺史,参加讨董联盟。初平元年,遭到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后来病死于家中。
统御:88 武力:60 智谋:93
武将简介
字子柔,襄阳中庐人,刘表麾下幕僚,通晓观马相术。蒯良为刘表定下安抚荆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业,被刘表誉为“雍季之论”。
统御:79 武力:75 智谋:22
武将简介
阴平人,刘备部将。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备亲率主力挺近汉中,派遣雷铜等将率军攻武都,数将皆为曹军所败。
统御:75 武力:77 智谋:59
武将简介
袁术麾下武将。建安二年,袁术称帝,率军进攻陈留,为曹操所败,,派遣李丰等人留守寿春,曹操派遣乐进、于禁包围寿春,一番大战后,寿春陷落,李丰等人皆阵亡。
统御:79 武力:80 智谋:83
武将简介
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蜀汉将领。在刘璋、刘备决裂是果断选择投靠刘备,刘备称帝后,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是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统御:77 武力:70 智谋:59
武将简介
吕布同乡,官至骑都尉。曾协同吕布刺杀董卓,随后受吕布派遣,前往征讨牛辅,被牛辅击败,退至弘农,为吕布所杀。
统御:66 武力:35 智谋:69
武将简介
东吴将领,夷陵之战随陆逊出征,镇守秭归,被蜀将吴班、冯习击败。
统御:53 武力:39 智谋:79
武将简介
字公渊,武陵临沅人,蜀汉重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
统御:80 武力:71 智谋:89
武将简介
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人。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为“八俊”之一。曾单骑入荆州,降服当地豪族。治理荆州期间,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刘表死后,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统御:57 武力:60 智谋:59
武将简介
字公山,东莱牟平人,曾参与讨董联军,在袁绍与公孙瓒争夺河北之时选择支持袁绍。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攻兖州,刘岱兵败被杀。
统御:60 武力:35 智谋:79
武将简介
零陵郡泉陵县人,东汉末年零陵太守。刘备征讨荆南四郡时,零陵首当其冲,刘度望风而降。刘备仍令其为零陵太守。
统御:52 武力:51 智谋:70
武将简介
刘表从子。刘备征长沙,黄忠归降,向刘备举荐刘磐。刘备令刘磐统领长沙。
统御:74 武力:94 智谋:39
武将简介
黄巾军将领。黄巾起义被平定后,与龚都一同在汝南起兵反曹,打算投靠刘备,将汝南让给刘备。《三国演义》中,刘辟在与高览交战时,为保护刘备而战死。
统御:51 武力:69 智谋:56
武将简介
字子台,青州琅邪人,最初是袁术的部下,出任庐江太守,袁术死后,割据江淮,被孙策击败后投靠曹操。
统御:68 武力:39 智谋:68
武将简介
刘璋之子。刘备兵围雒城,刘循率军抵抗,坚守近一年,最终城破被俘。
统御:95 武力:34 智谋:79
武将简介
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人,东海恭王刘彊之后。刘虞为政宽仁,深得民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草原游牧部落,与盘踞幽州的公孙瓒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初平四年,率军进攻公孙瓒,兵败被俘,被公孙瓒杀害。
统御:65 武力:59 智谋:83
武将简介
字季玉,江夏竟陵人。刘璋为人懦弱多疑,为抗衡盘踞汉中的张鲁和虎视眈眈的曹操,听从张松、法正等人的建议,迎刘备入川,不料此举竟引狼入室,在刘备的进攻下最终丢掉了整个益州。
统御:62 武力:21 智谋:87
武将简介
字子伯,荆州南阳郡人。曹魏谋士,随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刘表,击破马超,立有功劳,连曹操都感叹他的计谋之妙。
统御:62 武力:36 智谋:73
武将简介
曹魏将领。袁术打算借道徐州投奔袁绍,曹操派刘备督朱灵、路昭截击袁术,行军半路袁术病死。朱灵、路招引军返回。赤壁之战时路昭为赵俨这都督护军的七军之一。
统御:63 武力:68 智谋:39
武将简介
字德信,巴西阆中人,蜀汉将领。由于庲降都督张翼执法过于严厉,南中各地反抗声浪过大,诸葛亮令马忠接替张翼镇守南中,南中逐渐平定下来。
统御:66 武力:64 智谋:41
武将简介
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东吴大臣。为避战祸前往寿春,获得了孙策的赏识。赤壁之战后,计划征讨刘备,但遭到了吴国太的反对。后来曹丕伐吴时,吕范领军击退了曹丕。
统御:75 武力:73 智谋:27
武将简介
袁尚部将。袁尚与袁谭决裂后,袁谭联合曹操进攻袁尚,吕旷认为形势严峻遂投降曹操。
统御:70 武力:71 智谋:32
武将简介
兖州东平人。原为袁绍手下将领,袁绍败亡后跟随袁尚,袁尚死后投降曹操。
统御:90 武力:53 智谋:106
武将简介
字季常,襄樊宜城人,其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乡里有谚语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深受刘备器重。后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派他到武陵联结当地蛮部助蜀伐吴。刘备兵败后,马良亦遇害。
统御:78 武力:82 智谋:10
武将简介
黄巾起义的组织者之一,黄巾大方首领。光和六年,马元义奉黄巾军首领张角之命,筹划起事的准备工作,由于叛徒泄密,与山阳县被捕后被杀。
统御:75 武力:88 智谋:80
武将简介
不见正史,为文学作品杜撰角色。马腾之女,马超之妹,赵云之妻。拥有如仙般美貌,还拥有不俗的神兽。马腾遇害后,随马超一同起兵反曹。入益州后,嫁与赵云。
统御:60 武力:35 智谋:78
武将简介
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以清廉公正著称,秘密谏言曹操应该立曹丕为太子。崔琰被曹操赐死后,毛玠感到十分恐慌,不久毛玠因言论被告发,险些死于狱中。
统御:68 武力:71 智谋:70
武将简介
字子度,扶风郡郿人。原为刘璋麾下,与张松等人密谋迎刘备入川。襄樊之战,拒不救援关羽而触怒刘备,遂投靠曹魏,后来在诸葛亮北伐时又打算反叛曹魏,被司马懿长途奔袭,斩于上庸。
统御:55 武力:53 智谋:66
武将简介
不见正史记载,《三国演义》中孟获之弟,向败战的孟获推荐朵思大王,劝其借助朵思之力与蜀汉军对抗,最后与兄长一起发誓归顺蜀汉。
统御:65 武力:70 智谋:35
武将简介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中出现,是袁绍的部将,协助淳于琼守备乌巢,在曹操率军烧粮时和同僚赵睿死于乱军之中。
统御:67 武力:65 智谋:79
武将简介
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东吴重臣。为人聪察,刚正不阿。原来是刘备麾下,孙权夺取荆州后加入孙权麾下。于吕岱率大军平定五溪蛮叛乱,历经三年斩敌数万,保得一方安定。
统御:92 武力:111 智谋:67
武将简介
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初从马腾剿羌、氐等族,数有战功。马腾入京,庞德留属马超。后庞德随马超其入汉中。曹操平汉中后,庞德随众降曹。襄樊大战,庞德力战关羽,深为其所忌惮。战败后庞德誓死不降,遂被关羽斩杀。
统御:68 武力:64 智谋:84
武将简介
荆州襄阳人,汉末隐士,隐居于鹿门山。庞德公将诸葛亮称为“卧龙”,庞统称为“凤雏”,二人皆以此名号闻名于世。
统御:69 武力:61 智谋:42
武将简介
庞德之子。曹丕即位后,思念庞德的忠烈,遂赐庞会等兄弟四人爵位,食邑百户。
统御:75 武力:39 智谋:61
武将简介
字元伟,梁国睢阳人,东汉末官吏。假作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同袁术等起兵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后因与刘岱不和,为刘岱所杀。
统御:75 武力:28 智谋:70
武将简介
字子璜,吴郡钱唐人。孙策进兵江东时,率部曲归降,深得其中,后来娶孙权长女孙鲁班为妻,
统御:73 武力:80 智谋:55
武将简介
五溪蛮首领,夷陵之战时加入刘备的伐吴大军。在与陆逊对峙一年有余后,陆逊以火攻大破刘备,沙摩柯也在此战中被杀。
统御:72 武力:61 智谋:80
武将简介
字正南,魏郡阴安人,袁绍帐下谋士。在官渡之战爆发后,奉命同逢纪一同出征黎阳。袁绍在官渡大败后,拥立袁尚为继承人。后曹操北上攻略河北,审配死守邺城,但因审荣叛变而城破被俘
统御:73 武力:65 智谋:36
武将简介
字仲容,渤海南皮人,西晋开国功臣。最初受司马懿赏识而被提拔。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任其位,石苞等人多次权健劝司马炎称帝,又参与到了魏元帝禅让之事。
统御:40 武力:65 智谋:65
武将简介
字子初,河内郡温县人,曹魏将领,西晋宗室,司马懿子侄。本位司马孚次子,国过继给司马朗。都督雍凉期间,多次抵御姜维北伐。西晋建立后,镇守东南,抵御东吴进攻。
统御:84 武力:72 智谋:88
武将简介
字子上,河内温县人。早年随父抗击诸葛亮北伐,多有战功。在其兄司马师死后继承了政治权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魏帝曹髦发动政变,被成济当街刺杀,司马昭为平息国内动荡,派军伐蜀,遂灭之。
统御:72 武力:78 智谋:25
武将简介
东吴将领。夷陵之战,跟随陆逊抵御刘备,攻蜀五屯,皆破之。刘备败走后,请求进攻白帝,陆逊为防备魏国进攻,劝阻孙权,未纳其主张。
统御:73 武力:62 智谋:37
武将简介
吕布部将。曹操在围攻吕布三个月后,宋宪与魏续、侯成三将,绑陈宫及高顺,献城降,曹操遂擒杀吕布。
统御:62 武力:61 智谋:10
武将简介
字仲子,南阳郡章陵县人。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撰写《五经章句》,为律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统御:76 武力:72 智谋:22
武将简介
袁尚部将。建安九年,袁尚攻袁谭,苏由与审配守邺城。曹操北上攻邺,苏由降操,协助曹操攻破邺城。
统御:62 武力:73 智谋:35
武将简介
字仲台,兖州泰山人,泰山寇之一,后来投降曹操。随曹操征孙权,为流矢所中,仍坚持奋战,受到了曹操赞赏。
统御:71 武力:36 智谋:65
武将简介
字叔武,吴郡富春人。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颜渊”。
统御:63 武力:47 智谋:61
武将简介
字季明,吴郡富春人,吴国宗室,孙策和孙权的堂弟。孙焕接替孙皎部曲,以扬武中郎将兼任江夏太守。
统御:60 武力:49 智谋:63
武将简介
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东吴宗室、孙坚之侄。接替程普镇守夏口,后来随吕蒙收复荆州。
统御:69 武力:70 智谋:32
武将简介
字德达,涿郡容城人,曹魏将领。早年被曹操征为司空军谋掾。历任河间郡丞、荥阳都尉及山阳、平原、平昌、琅琊、阳平各地太守,后入朝任尚书。
统御:65 武力:65 智谋:40
武将简介
继韩忠为南阳黄巾首领。因黄巾军主力被击溃,便率余部转移,朱儁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
统御:60 武力:76 智谋:35
武将简介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夷陵之战时随孙桓迎战蜀军,放冷箭射倒张苞坐骑;后为关兴所擒,被张苞斩杀祭马。
统御:85 武力:45 智谋:114
武将简介
字元皓,袁绍麾下谋臣,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官渡之战前坚持反对袁绍速战速决,被袁绍以动摇军心而下狱。官渡战败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统御:60 武力:54 智谋:93
武将简介
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 “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蔡邕所赏识,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统御:65 武力:28 智谋:81
武将简介
广汉人,刘璋部下,倒悬于城门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然而不被听从。于是其自断绳索,摔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三国之志4专区
责任编辑:夏目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