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拦截专精
展开拦截专精
在双管武器横空出世后,关于驱逐舰的定位设计便可以说是四平八稳地落地了。
在之后的战术模拟中,我们认为两支编制完整的舰队交战时,一定会投入以追踪、定位为目的的侦查型护卫舰和以干扰、强化为目的的电子战护卫舰,而只要有护卫舰队活跃在战场上,那么能够有效克制它们的驱逐舰,就能够以防空船的身份成为大舰队编制的一部分。
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因为很快我们又遇上了另一个问题,叫做:舰船定位的趋同化。
在前一期介绍护卫舰的文章中我曾提到,我们设计护卫舰时提出了一种“使用标签组合来拉开舰船维度”的方法论,这里我们首先来重温一下曾经提到过的9种标签:
[突击]:擅长突进作战,拥有更高的速度或加速能力;
[重装]:拥有比同级舰船更坚固的护盾属性或防御能力;
[电子]:拥有比更强大的反应堆处理器或相关能力;
[火力]:拥有更高武器威力或特别的攻击能力;
[侦查]:拥有特殊的能力来确保其生存率或逃脱率;
[干扰]:拥有强大的电子支援能力或电子干扰能力;
[拦截]:拥有经过强化的推进干扰能力或反跃迁能力;
[指挥]:拥有特殊的自身或团队加成能力;
[后勤]:拥有更强的自修或遥修能力;
在设计护卫舰时我们曾经对这9个标签做了丰富的排列组合,并通过这些组合使护卫舰成为一个能够适应各种作战环境和作战目的的大家庭,而这最终也使护卫舰成为游戏所有舰种中数量最多的舰船。
但这样的事情我们有必要在驱逐舰上再重复一遍吗?特别是当认定驱逐舰的定位是护卫舰杀手之后?
显而易见地,如果我们在驱逐舰上重复这个思路,那么势必会造成:所有护卫舰在面对相同或相近维度的驱逐舰时都会失去竞争力,而这也会使我们之前已经定型的设计失去其存在支点。
游戏设计中有一条铁则,就是: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推翻之前已经成立的设计,同时也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创造出更多的问题。
所以最终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使驱逐舰的[标签]专精化,并在经过大量的战术研讨后,将[拦截]作为驱逐舰的主标签,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相比护卫舰,同样拥有小体型、高速度但同时拥有更厚护盾和更高火力的驱逐舰,能够更好地胜任“抓住敌人并保持存活”这个工作。
于是最终,驱逐舰成为了游戏中所有舰种中数量最少的舰船,但因为所有驱逐舰都带有[拦截]作为主标签,这使得它们同时也成为了这个宇宙中最致命的猎手。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第二银河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