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频率应从哪里入手
在确定最终的实用频率设置之前,最好先做一件事:摸清这颗CPU的极限体质。这样对实用频率和电压设置心里就大致有了底,能减少反复尝试的次数,节省时间(稳定性测试是要花很久的)。
操作过程这里先不谈,直接说结果和意义。
5.2GHz只能跑SuperPi-1M的测试,没法稳定使用的
极限体质有两种概念:一是CPU能开机进入操作系统的最高频率和所需核心电压,二是CPU默认频率稳定运行所需的最低电压,默认电压往往要比实际所需高不少。
带K的CPU支持任意调节倍频,通过提高倍频来提升主频,与此相关的其它参数无非就是CPU电压和温度,要找出极限体质太容易了。只要在散热允许范围内先给一个较高的CPU电压,比如1.4V~1.5V,再从较高的倍频,比如55然后54,往下递减尝试,直到能开机进入操作系统为止。小编很快就摸出这颗7700K的风冷下进操作系统的极限为5.2GHz,根据经验差不多也能猜到它的实用频率了。
这颗7700K只需1.02V运行电压就能在默认的4.2GHz主频下稳定使用
另一方面,关闭睿频、自动节能等功能,将CPU主频固定在默认的4.2GHz,然后从一个较低的电压开始往上递增尝试,结合Prime95稳定性测试,找到这颗7700K的低压极限是1.02V。
当然摸索极低电压值并非是必要的步骤,只是让你了解另一种应用情形。这样可以在获得最好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最低的功耗和发热,要比系统的自动降频节能功能更为优越。你可以尝试在一定温度内只用被动散热,比如将CPU风扇设置为低于70℃不启动,得到寂静无声的惬意体验。
现在主板都有保存BIOS设置的功能,保存好这套设置在必要的时候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