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与探索:碎片化叙事与动态对话的差异
《控制》继承了Remedy标志性的碎片化叙事手法,玩家需要通过收集文档、录音和视频来拼凑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这种叙事方式鼓励玩家积极探索游戏的每个角落,发掘控制局隐藏的秘密。

《Varsapura》则引入了带有属性标记的对话选项,玩家在对话中需要根据语境选择不同风格的回应,这些选择可能会影响剧情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计划通过AI大语言模型构建动态事件系统,让玩家的选择更深刻地影响游戏世界。

文化根源:不同审美传统的产物
从文化角度看,这两款游戏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审美传统和游戏设计理念。《控制》与《心灵杀手》同属一个世界观下,扎根于西方新怪谭文学传统,充满了未知、不可名状的恐惧感。

而《Varsapura》则源于亚洲都市文化和荣格心理学的现代表达,其核心“雨之城”以新加坡为蓝本。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角色设计中——《控制》的角色造型较为写实,而《Varsapura》的角色建模延续米哈游“鹿鸣”虚拟偶像的写实与二次元融合风格,场景细节兼具生活感与电影级沉浸体验。

总结:米哈游的探索仍在持续
截至目前,米哈游已连续7年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原神》连续5年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些成就对米哈游来说既是荣誉,也是压力。米哈游今年新作消息频出,从《崩坏:因缘精灵》到《星布谷地》,再到《Varsapura》,能看得出米哈游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Varsapura》会是下一个《原神》吗?未来会告诉我们答案。
上一页
1 2 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