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命题我早就想写了,只是一直苦于和大作撞车,并且没有一个老少皆宜的办法给大家阅读,不留意就写得过于学术化。
游戏千千万,从几十年前的文字表示到十几年前的简单图形,再到现在已经无法从画面上区分一款游戏的优劣。加之那些颇为唬人的噱头的和极具颠覆性的游戏名字,以及我们日益缺少的游戏时间。。。
所以FPS,RPG,ACT等等游戏分类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了游戏的不同类型,这样我们就可以“术业有专攻”,节约时间和金钱在自己中意的游戏上。
就这么一张图,怎么能看出来是什么游戏呢?
等等!我说诸位玩家们,你们真的了解游戏分类么?我看不尽然吧。所以今天就在这里列举五条,让诸位大跌眼镜。
一,本质的扭曲,二十年冤案,SLG的是与非
SLG是什么意思?策略游戏?战略游戏?经营游戏?养成游戏?战棋游戏?都是?或者都不是?什么样的游戏会被大家叫成SLG?为什么SLG跟策略和回合挂了钩?
现在看来,只要不是全即时的策略游戏都会被叫为SLG。因为其他那些是RTS嘛。其实这个词,是由某著名游戏杂志所制造的一个二十年无法平反的冤案。
我可没说是国内还是国外的。
祸起《三国志》。
首先,SLG的全称是Simulation Game,无论怎样也只能翻译出模拟类游戏的意思。
当年某杂志介绍《三国志》这款游戏的时候,光荣方表示这款游戏是SLG。但是这款杂志在介绍《三国志》的时候讲得都是他的策略和战棋的内容,等到传到玩家这里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头雾水,参照了日本和欧美表现和操作相似的游戏类型之后,在当时玩家心中SLG就错误的成为了回合制策略游戏的简称,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因为当时科技所限,策略和战略游戏大多即时不起来,都是以战棋加回合作为游戏的基本操作模式。所以SLG这个词像病毒一样扩散到了这些游戏当中。
大家可以发现,直到今日除了几个主流的游戏以外,其他相似的二线游戏都会被叫成SLG,这倒是方便了现在的媒体网站,却糊弄了诸位玩家。这个错误也就这样一代接一代传了下去。
错误到了今天已经无法弥补了,不过做这个百度百科的人,Simulation你怎么翻译出来策略的。还广义狭义,都是为错误找的借口和托词。
今天想让大家认清一下,策略游戏,回合模式的叫做TBS(Turn-based strategy),即时模式的叫RTS(Real-time strategy )。
他们过去有一个STG(Strategy Game)的统称。如果策略游戏RPG成分偏重较多,则会变成S•RPG(Strategy•Roll Playing Game)。有人会说,模拟游戏的简称怎么能是SLG,不是SIM么?
这只是一个说法,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模拟人生》(英文就是《THE SIM》)这个游戏太红导致的效应连锁,比如著名的模拟类游戏《王权:幻想王国》。
这个游戏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阿达尼亚之王》,但是母公司为了沾沾人气,就让制作公司Cyberlore改名成了《王权》,不过其结果却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