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年《最终幻想7》和《最终幻想8》推出PC版并没有体现出多少日本厂商和欧美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的话,那么《最后的神迹》则彻底暴露了SE等日本厂商现在在技术力方面的捉襟见肘了,和欧美厂商强大的技术实力比起来,SE就像是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门外汉一样,这款由虚幻3引擎所打造的游戏优化之糟糕,过场演出之生硬,光影效果之简陋,建模和材质之寒碜,都把SE的软肋暴露无遗,由于多年以来SE远离PC单机游戏,对PC单机游戏玩家的需求和喜好并不了解,所以SE选择将这款作品移植到PC平台本身就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并且在移植的时候除了没有为PC平台玩家做出一些适应性改变之外,移植技术力之烂,则令人哭笑不得,作为一款画面并不怎么出众的游戏,经常会出现卡顿的现象,令不少玩家叫苦不迭,也无形中大幅降低了游戏的评价,而且最要命的是本作的的游戏制作人是素有怪才之称的河津秋敏,他为本作设计的系统延续了他以往的古怪特色,河津秋敏是一个优秀而杰出的游戏数值策划师,对于游戏中各种数值的掌控极为精准,但是他所设计的游戏系统则往往显得古怪而刁钻,在过去那个很多玩家喜欢钻研的年代,他的这些古怪系统获得了不少老玩家的喜爱和认可,但是在这个游戏快餐化的年代,不少身为上班族的玩家本来就少有时间玩耗时甚长的RPG游戏,又遇到了如此古怪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游戏系统,自然就是好感度大减,这也是这款游戏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河津秋敏在这款游戏失败后也逐渐退出了游戏制作的舞台。
回头来看,《最后的神迹》在PC上的失败影响是深远的,此后SE彻底转变了理念,不敢再轻易将自己研发的游戏推出到PC上面了,要么只是在PC上推出《魔林迷踪》这样的小成本益智游戏,要么就是代理EIDOS旗下的的那些游戏推出到PC上,比如说《杀手5》和《神偷4》以及《古墓丽影9》等,再要么就是在PC上推出网游作品,例如《勇者斗恶龙10》,再就是疯狂翻炒冷饭,例如《最终幻想7》和《最终幻想8》,甚至是《最终幻想3》这样的NDS游戏,至于SE自己研发的那些主机大作,基本上都与PC无缘了,当然另一个方面来讲,SE最近这些年自己推出的TV大作其实也并不多,这也是个主要原因,基本上SE在PS3时代推出的大多数日式RPG都失败了,这种情况下自然也无暇考虑移植《最终幻想13》和《龙背上的骑兵3》等游戏到PC上面了。
不过有趣的是,最近几年随着STEAM的崛起,带动了PC游戏产业的崛起,更何况现在TV游戏市场整体也在萎缩,所以现在不少游戏公司也纷纷开始重视PC市场了,你看KONAMI都说了MGS5要推出PC版了,所以最近不断有消息说《最终幻想15》可能会登陆PC平台,不过目前这个消息真假难辨,如果将来《最终幻想15》能够真的登陆PC,那么很可能意味着SE的理念又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了,而且也意味着自《最终幻想8》之后,最终幻想系列正统单机续作时隔多年再次登陆PC,必然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