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虽然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成熟度很高,又非常精准,但全套设备的造价和使用成本非常之高。“设备使用前的调试就非常麻烦”,比如,拍摄现场有几十个摄像机,每一个反光点在每个摄像机的位置都不同。因此就要对每一个摄像机的参数进行修正,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标定流程,“一般要花费三到四个小时”。而这个时候,只要随便碰一下,所有的一切就要再次重新标定。
另外,其精准度也是打折扣的。因为发光贴片都是绑定在演员的外表皮肤上,所以最终得到的数据是皮肤层面的运动数据,而动作模拟需要的是骨骼的数据,所以就要有一个算法来进行修正,反算骨骼的动作。
而且,限于光照的传播,数据的采集会经常有丢帧的情况发生。比如,当猩猩突然蹲下时,胸部的地方就会被遮挡,需要后期再去修补。
惯性动作捕捉的前景
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它是利用传感器的组合来采集人的动作姿态,然后使用无线技术输送到电脑上。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便携性对技术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演员所需要的设备只要一个小箱子就能装下”。
但要真正实现惯性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培育过程。 “电影的制作流程是很成熟化的一套工作,如果要将光学动作捕捉改为惯性动作捕捉,就意味着要调整很多东西。”刘昊扬表示,他们正在跟美国的一些大学谈合作,这些学校的相关教学内容将会使用诺亦腾的惯性动作捕捉设备,而当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必然会优先选择惯性动作捕捉技术。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会有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会先从一个小的地方开始,比如李安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就应用了惯性动捕技术来做拍摄前的预演。刘昊扬认为,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对电影领域的影响是长远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高精准特性在其他领域有着更好的应用空间,但在电影的特效制作上,最终由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取而代之似乎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