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气的央视自媒体,用游戏科普起了农业知识

一柳渡江
2025-07-28 18:07:07 浏览:0 0

游民星空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现在的年轻人都集中在二次元,极少关注农业!”

“——那就搞点二次元农业宣传。”

央视农业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几乎没下过地、热衷于研究游戏和社区烂梗的小编,我在农业方面的造诣犹如白纸。除了土豆等几种作物还能勉强辨别外,地上的各种根茎在我眼里皆是绿油油的杂草。就连日常用“农”这个字最多的场合,也是那一句“卧槽,农”。

游民星空
认识土豆种子长啥样,还要拜《七日杀》所赐

但在这两年,国家队下场建立的自媒体“央视农业”,却成了唯一一个我时常收看的农业账号。

游民星空
自从点开的那一刻开始,有郭站长出镜的视频,几乎没落下过。

早在去年,《黑神话》席卷游戏圈时,央视农业就发布了一条《黑神话:悟空最菜玩家!》。视频中,出境的这位郭站长先是自嘲了一番自己的游戏水平,随后便搞起了正经农业科普——而他最先科普的,不是《西游》里的诸天神佛与妖魔鬼怪,反而是第一幕里,地上的那颗桃。

游民星空

一切还不止如此,随着流程推进,猴子手里的那个葫芦、黄风岭的青蛙——当然,还有二师兄的相关内容,都随之而来。上世纪二师兄“黑猪”与如今“白猪”的形象,竟关联着国内主流猪种品类的转变与品种国际化的接轨,其内容呈现之丝滑,足以令常人叹为观止。

游民星空

但不得不说的是,用15个小时打过第一章,郭站长确实很菜——怎么说呢,比游民星空的老板(卡了两晚上幽魂)还菜。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感谢游民主编八云猫车提供的聊天记录

如你所见,央视农业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于其恐怖的时效性、接地气与专业内容兼具的二元性。今天的水果店上摆满了青葡萄,那边央视农业就跑到了“阳光玫瑰”的田地实地探访;昨天的荔枝刚刚降下价格来,那边就开始科普荔枝品种与种类。

你嘴上吃的水果,下一秒就出现在互联网的另一侧上。上至产地品种价格规模,下至食用方式建议,基本都能给你捯饬明明白白。

英雄传奇的故事太遥远,更多人只关心面前桌上的一日三餐。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央视农业的追热点效率,一直为人所惊叹。其代表作,当属《致太乙真人:关于重塑哪吒莲藕必要性及其他材料的可行性分析》。它以当时特别火的《哪吒2》入手,然后科普起了藕与藕粉的产业——“千湖之省”的湖北。

游民星空

我去过不止一次湖北,也在那边胡吃海塞过不少顿,但那里让我最心心念念的,永远是那一口藕汤。

游民星空

而在接地气的同时,农渔牧林的前沿科研成果,你也能从他与各地研究员的口中略知一二。科研什么的东西太过遥远,但关注每天吃什么的我至少已经知道,草鱼无刺化研究已经迎来突破,二氧化碳分成糖也迎来了进步……茶余饭后之间,知识以一种极为光滑的方式进入了我的大脑。

游民星空

央视农业的产出内容很抓年轻人,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幽默——在“幽默”这个词被异化为一种攻击性词汇的当下,这个词,多少有点正本清源的含义。

游民星空

比如令许多人印象最深的一期,是去年12月4日的《纯农业科普!一晚上发生了啥?》。

这篇的发布时间,在韩国首尔那边“无限制格斗大赛”结束之后。那一夜万众瞩目却无事发生,而之后,央视农业紧跟潮流发了一期视频(ps:纯农业科普),讲述了农业方面必须要注意的诸多事项:

游民星空

比如,动手必须要快。黄花菜这种作物,因为其细嫩的属性,需要在野的农民戴着头灯收割,否则黄花菜就凉了;再比如,其中作物的生长不需要要盐,是戒盐的……

游民星空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莫过于此。而我在看双关乐子的同时,却鬼使神差地,记住了沙棘果这东西的采摘方式——夜晚冷了,用棍子打。

游民星空
大概是因为,我妈在前两年年买了差不多十斤沙棘果。

这种幽默又严肃的内容,随处可见。比如《养殖蛙蛙》通篇聊的都是蛙类养殖,但总是话里有话;再比如《你绿了吧唧算哪根葱》,又向着对岸喊话等等等……

对于央视农业的内容,有人曾锐评:文案,选题,格局,专业性的高度呈现,才是官方号该有的样子。

主流媒体下场做短视频,不应该就得有这种降维打击的效果么。

看见

这些年,我看见过许多美食和探店视频。

我看见许多留学生在国外对那边食物贵且难吃的吐槽哀嚎,也看见过国内早上六点的集市烟火,当然,还有夜深时一条街花样繁多的各路小吃。

游民星空
说到探店,今年3月我写过一篇吐槽隋老师背后mcn的,事实证明那会儿还是骂轻了……

而在迷失于这琳琅满目的食物同时,我偶尔会忍不住去思考一些看似很简单,但却又没法用一两句话说明的玩意:

国内这么多人,这么多张嘴,肉从哪来?菜又从哪来?

游民星空

而这个问题,正在近年一个又一个视频之中,逐渐被解答。

在自媒体和流量时代,许多官媒都要下场,和那些浩如烟海的自媒体账号一样,接受互联网的考验——但实际上,如今的许多内容,其实并未那么如人期许。这方面,我想你心里应该有些答案。

游民星空

央视农业的一些特别意义,我想在于带有官方性质的正本清源。

央视农业近期引起最大的讨论内容,大概是有关“中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39.8公斤”的辟谣。

游民星空

近期,许多公知根据这一数据借题发挥,表示国内人均肉类消费能力远低于欧美乃至日韩等发达国家。而央视农业以此为基础,解释起了这个数据的计算方式:其中一个大头在于,你在外面饭馆吃的肉、路边摊买的带肉的成熟制品,都不算在这个数据里面……

游民星空

按这个方式计算的话,我大概已经吃素了四五年。

此外,咱们这份数据不算禽类,不算海鲜蚌类等产品;但各个国家的国际标准却不同,而有的国家呢,干脆把海带给算进去了…

最终落地到一句话:“好好吃肉,咱真不缺”。

游民星空
这句话让我幻视当初老饭骨的大爷了

是啊,天天肉吃得不吃多,我自己心里还没数么。

央视农业另一个接地气的点在于。这群人并非坐在演播厅或办公室里文章写尽天下事,而是跑东跑西,看农天地。

游民星空

比如今年4月那段时间,那时一场大风席卷了华北平原,部分地区12~13级阵风的警告不绝于耳,那会儿我则提前买了一兜子食物,窝在家里整天没出过一次门(顺带还测评了一手……嗯)。

而在我窝在家那一天,郭站长和央视农业的团队,跑到了河北邢台一个县城的土地上。看小麦的倒伏情况、看梨树的授粉情况……看农业的一切;后来大旱的时候,他又跑河南来实地探查小麦生长情况,突出一个眼见为实。

游民星空

在短视频之余,央视一些小的纪录片跟进,也颇有价值。就比如,阿勒泰的“迁徙羊”正在成为历史,千万匹羊的物理迁徙,将变成大卡车的装载运输。他们在科普的同时,也在后续进行了接近半小时的专题报道。

游民星空

是的,人家不是一个视频发完就不管了的,是有后续跟进报道的。无论是前沿农业科技的成果,还是地区农牧业的变迁……都会有后续的负责内容。

游民星空

其实,央视农业并不是没有给你上点价值,并搭配以激昂BGM的环节,只是,在诸多活生生的例子与实地的数据支撑之下,更多的人正在逐渐理解,昔日课本上“菜篮子工程”这短短五字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含义,带来的是怎样的今天。

游民星空

借用他人一句话,其实可能正是因为大自然、农业确实有足够丰富的素材,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特点。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农业是一个足够复杂,足够丰富的学科,才导致农业频道可以每次都挑出可以双关的知识进行科普和映射——所谓幽默,不过是其中的副产品。

游民星空

你能看见更多现代化的农业内容,也能看到一些民间疾苦。尽管你不可能指望,它的内容真正达到绝对意义上“最接地气”的那一档,但我想,它已经做到了所谓官媒的意义。

游民星空

而正如同央视农业“郭站长”说过的一句话,“因为工作关系,脚上总沾着泥”——在见惯了抽象、浮夸与剧本的互联网内容,见惯了胡乱的煽情与乱上价值之后,现在的我们,大概就好这口泥巴味儿的。

游民星空

我会想起最近,有关上海东方明珠和蜜雪冰城的一些笑话——这背后调侃的千言万语我无法赤裸裸挑明,所能想的,唯有一句“它的源头,是因为不怎么接地气吧”。

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人们,在几乎肉菜无忧的同时,似乎也已经好久没见过,那些黄土地与饲养家畜的天地了。

套用我近期比较喜欢的Mixtape中一句歌词,那就是“你没见过真的穷,甚至没见过活得猪”。

游民星空

如今,在面对视频时,"下饭“是一种颇高级别的赞赏。而在那琳琅满目的食物分享中,央视农业人家叫的一声“饱饱”,在冥冥之中成为了一种朴素但美好的祝愿,一如老饭骨那句让人念叨到现在的“小饭骨们,记得好好吃饭。”

——尤其对于我这种一天在工作群复读十遍以上的饿死鬼来说,这样的祝愿显得分量更重了。

游民星空

在央视农业的简介里写着,它大概是中国功率最大的村广播站。而我想,我们亦能借此机会,在躺在水泥盒子里、躺在床上的同时,看见更多远方的麦田吧。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黑神话:悟空专区

人点赞
0人订阅
聚焦圈内热点,展现业界趣闻。
最接地气的央视自媒体,用游戏科普起了农业知识https://img1.gamersky.com/image2025/07/2025/20250728_lcx_581_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