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并不涉及恰饭与剧透,请放心使用
两年前《中国奇谭》上映,中式美学的动画作品合集,靠着各色的美术形式与精彩纷呈的故事,在豆瓣有27W人评出了8.7的高分。
其中以小角色视角去审视当代年轻人困境的《小妖怪的夏天》,因引发广大观众深深共鸣,而令人印象深刻。
两年后,班味十足的小猪妖再度出发,从短篇扩充为长篇的院线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以下简称《浪浪山》)成为了今夏备受关注的动画电影之一。截至当下,6天2.8亿的票房,豆瓣10W人给出的8.6的分数,而在影片的评论区,也有许多人将其《哪吒2》进行拉踩,觉得影片质量比其更优秀。
一切真的如此吗?
要聊《浪浪山》其实怎么都绕不过其背后的制作单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
自1957年建厂以来,上美影用数百部中国式动画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诸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大耳朵图图》《阿凡提》《舒克和贝塔》《宝莲灯》《天书奇谈》等作品,时至今日依旧是令人记忆犹新。
而与如今市面上普遍大制作的3D动画不同,贯彻初代厂长“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理念的上美影,一直在坚持国画风格的美术形式,这次的《浪浪山》亦是如此。
故事发生在《小妖精的夏天》的平行时空当中,仍是底层打工人的小猪妖,因与发小小青蛙意外惹恼领导,惨遭开除追杀。生活工作一败涂地的小哥俩,一气之下气了一下,草草制定了一个假冒西行团队,求取真经,光宗耀祖的半吊子计划。为此他们召集了一个究极社恐的“大师兄”,一个话痨的“沙师弟”组成了“拼好团”,就此踏上了这条充满欢乐、困难与惊喜的西行之路。
从美术风格上看,上美影一直以来坚持的国风晕染既是《浪浪山》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它有着独特于市场的美术风格,也有着一批从小看到大的动画受众,但与此同时,画风所造就的主角团可爱形象,又使得逆势而为的《浪浪山》很容易在初见时被归类为“低幼化”的行列当中。
可偏偏就是这种看上去像是给小朋友看的动画,却在内核中讲的是成年人才能感同身受的价值观输出。如此不太兼容的表现形式,也注定了《浪浪山》难以像《哪吒》那样做到更普世、更广泛。
《哪吒》的故事及价值观相对直白简单,画风也很精致、壮观,属于老少咸宜。在受众群体上,《哪吒》显然更优秀
在内容层面,《浪浪山》算是典型的公路片类型,四个资质平平,性格迥异的伙伴在一场充满欢笑与心酸的西行旅程上实现自我成长。而在内核中,他却像前年的《年会不能停》一样,将视角瞄向了当代普通年轻人,用妖怪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照映射,去审视如今他们在社会上遇到的种种困境。
有了此前短片《小妖怪》的试水,《浪浪山》对于内核的挖掘也更为深刻,令看过的打工人狠狠地共情了。
这里有永远不懂需求是何物的甲方。
有永远捉摸不透,让你做牛做马的顶头上司。
以及保守落后,却总是担心你吃不饱、穿不暖的妈妈。
在这些贴近生活,或讽刺,或搞笑,或温情的桥段里,我们都曾像小猪妖一样陷入过纠结,我们是像妈妈说得那样,墨守成规在大王洞内,坦然接受诺诺无为,成为一只被剥削压迫的底层小妖?还是勇敢走出浪浪山,立志“出人头地”做一只大胆做梦的“蠢猪”。
这样的人生抉择,年轻人做过许多遍,文学作品也给出过许多答案。
但不同的是,《浪浪山》想要解答的却是居抉择后的另一个问题:当我勇敢迈出第一步后,像我这样无钱无势乃至无才的普通人,真的能有“出息”吗?
小时候,我们看上美影,在“阿凡提的智慧”“小沉香的执着”中体悟晦涩的人生道理。
长大后,我们还在看上美影,读他们用《浪浪山》写成的一首宽慰平凡的诗。
不同的是,在成长的历程里,我们带着妈妈的嘱托,从简陋的山洞里走向了浪浪山的大王洞。我们丢失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也像小猪妖一样被生活磨去了“刺毛”与棱角。
求取真经,是西行拼好团的梦想,却也是束缚无数普通人的枷锁。
“活得有出息”就像是道桎梏,在人生的道路上困扰着一代代中国人。
怎样才能活得有出息呢?
我相貌普通,资质平平,埋头修行数十载,也成不了修为圆满的大妖。
可我又无钱无势,既不是道君座下的童子,也非放下屠刀的佛门子弟。
说到底,我只是一个连名字都不配有的底层小妖。
是孙大圣棒下的功德计数单位,也是大王洞中任人驱使的苦力工具。
《小妖怪的夏天》与《浪浪山》的内核便在于此,他们以普通人的视角去刻画了这种不甘却又无奈的生活挣扎。左边是家庭望子成龙的期盼,右侧是上司无尽的剥削与压榨,两种压力像闸石一样挤压着中间的我。
可我不是大圣,没有神通跳出三界五行,我只能在夹缝中喘息,然后用力地活着。
正是因为有这种对于当代年轻人困境的观察,才使得一长一短的两部作品,都能收获如今广大年轻人的追捧。
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浪浪山》对于结局的处理饱受争议,“普通小妖用神通打败终极BOSS的结尾”是对观众的背刺,因为这种结尾不仅很庸俗,并且在现实中也很不现实,与前半部分的核心表达显得很割裂。
但也许正如《浪浪山》的艺术总监陈廖宇老师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故事在带给观众深度或残酷一面的同时,绝不应该就停留至此,在另一面可能还要带给观众慰藉与希望”。
【而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尾反倒更讽刺。4个小妖舍掉修为的全力一击,也不过是有背景的反派的一次简单试错,可笑。】
毕竟只是看个喜剧电影,也不至于那么苦大仇深。
综合来看,尽管《浪浪山》的内容依旧没能完全逃离类型片的俗套,但作为一部面向全年龄段的喜剧电影,《浪浪山》的质量依旧能算是中上等。
量大管饱的喜剧元素,深刻而直白的内核表达,都足以令《浪浪山》成为今夏值得你去瞧瞧的动画长篇。
在如今国漫崛起的潮流中,作为一直陪伴着孩子们数十年的上美影,既见证了国漫的成长,也有着老国漫的底蕴,是浪潮中很关键的一环。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当电脑绘画技术带着动画迈入更加细致入微的3D时代时,像宫崎骏、新海诚为代表的手绘2D动画依然在行业内发光发热。两者并非谁将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同一时期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各自理应做到的是博众取长、兼收并蓄。
因此希望有《哪吒》这类画面技术与时俱进的动画新秀的同时,老一派的国风动画元老也能够继续在行业中发光发热。
面对受众越来越广的动画市场,我们不仅需要“魔童降世”,也需要《中国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