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啊》
【游民星空】一柳渡江
好饿啊好饿啊饿,
好饿好饿好饿好。
Haoeaeahaoeae,
饿啊Haoe啊好饿。
今天来读文章的宝宝们有福了,因为你将能看到一柳渡江老师的内部诗词新作《好饿啊》。
在以文字为核心的编辑部里,平时总少不了些平淡且枯燥的时光,每每此时,一柳渡江老师便总会在编辑部内进行重复且量大管饱的“诗朗诵”
就当我总以为这是调皮的渡江老师的一次抽象与搞怪时,在互联网一天一个样子的风向中,一柳渡江老师竟稀里糊涂成了一位“先锋派诗人”。
而这种莫名其妙,其实源自的是如今互联网正流行的一股“抽象诗流”。
如果最近你有留心互联网短视频,那么大概率能注意到互联网上忽然涌现了许多“诗人”。
他们作的诗都把格律甩一边,不写五言七言,不讲平仄押韵。
在古今中外的所有诗词体系中自成一派,让人两眼一黑的——抽象派。
比如来自MC中的村民就有诗所云:
《嗯哼》
【MC】村民
嗯哼哼哼嗯
哼哼嗯嗯嗯
嗯嗯嗯嗯哼
嗯嗯嗯嗯嗯
写成这样并非是什么二进制代码机密,也并非是我想水字数(我没有!而是在MC村民的语言体系中,“嗯”与“哼”已经是他们的全部了。
诗写得很好,不然也不会让视频有近600W的播放量,只是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读不懂而已。
而像这么有才华的诗人,我们抽象派还有几万个。
比如还有来自《植物大战僵尸》的邻居戴维。
一如既往像游戏里一样不知所云,叽里咕噜哗哗咕咕哧来一套,可这次的语焉不详,却能收获台下广大观众的掌声,因为它是“诗”。
互联网的抽象就像一阵阵的风,当一小波信风袭来,接踵而至的便是抽象的狂风,这次也不例外。
“赛博吟诗”最早的出处是一哥们发的奥特曼的“诗朗诵”视频,诗句都是奥特曼打斗时的拟声词,搭配上一首伤感抒情的BGM《理想境》,便有了抽象诗派的始祖。
尽管大家实在不明白这活儿想表达啥,但其抽象程度却激起诗人们的创作欲望。
于是以“邮电部诗人”与“梅宜阁诗人”领首的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赛博吟诗”便开始在互联网一发不可收。
站在舞台上,不要问什么样的活儿算“诗”,要问什么样的活儿不算诗。
以各种梗为蓝本,从二次元到三次元,横跨古今,纵横中外,会不会说人话的,都能拉来吟两首。据可查资料,我派诗人包括:高松灯、VAN、小明剑魔、元首、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倭瓜、曼波……
若你只想作为观众,欣赏这些诗,那也一点不用担心有理解门槛。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我们有着数亿名精通“阅读理解”与“诗词赏析”的储备人才。哪怕抽象诗只是简单的拟声词,在视频下面的评论区,你也能看到各种人才对于诗词逐字逐句的解析欣赏。
至此,倘若你将这又简单理解为互联网的又一场抽象行为,那就错啦。
严谨地讲,这些百家争鸣的抽象诗,其实并不特别,也不抽象。在此之前其实有一部作品曾一字不差地预言过这些诗。
也即无论是“嗯哼嗯哼”的村民之言,还是一柳渡江老师“好饿歌”,其实追根溯源都是早而有之,在一部名为《诗云》的小说中亦有记载。
这篇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主要讲述了拥有顶尖科技的高维外星文明“神”,觉得自己的科技能够凌驾于人类文明(被神视为尘埃)的诗词艺术之上。为此神用科技将自己复刻成了“李白”,并想要饮酒作诗超越李白(真),然而却始终不得要领。
最后恼羞成怒的神,为了证明科技比艺术强,用穷举法排列出了中华文字以格律结构所能组出的所有“诗”,命名为“诗云”。
神断言“诗云”中绝对有诗能够超越李白,只是诗词鉴赏能力难以技术化,导致它们只能淹没在无数种可能里。
而这种令神都苦恼的能力,其实也是如今“赛博吟诗”能火的原因。
相比于辞藻为诗钩织起的皮囊,它的灵魂一直是隐藏字里行间的“意境”。
意境是什么?
意境是诗的本源。
它是作者的所思所见,所悟所想,也是读者打破时空桎梏,直面诗人所情所景的媒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风萧瑟,落叶归根,滚滚长江水澎湃浩荡。大自然由夏日的繁茂转入秋季的休养生息,一幅风光秋景画后,藏着的却是一位走过半生的老人。他客在异乡,多病缠身,摩挲着来时的脚印,有孤独,有酸楚,也有痛苦。
感时伤世,蒿目时艰,一切的情绪让他眼前的秋景尽显悲凉。
花有重开日,可我杜甫的人生还能重来吗?
古来唐诗上万首,《静夜思》总是孩童们最早记住的,也是他们最难忘记的,每每提及“思乡”古诗,它总是第一个被记起来。
“举头”“低头”言简意赅,却也意境悠远。它既是现实明月,也是幻想白霜,它既有眼前之景,也有万里家乡。
诗就是这样。
它能繁能简,能平铺也能借喻,你只需顺着文字走进我的意境中,便能如是我闻,作如是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无论是古(现)代诗的精彩绝妙,还是抽象诗的离谱至极,其本质都是在注重意境的表达。
比如前面说到的《嗯哼》,它虽然只是单纯地指令复读,但在每一个不同声调的“嗯哼”中,都能让MC玩家们仿佛站到了那个哼哼唧唧的村民面前,尤其是结尾处的音调(被伤害后的声音),直接让这首“诗”有了艺术的高度。
你要说这些东西是“诗”吗?那肯定不是
它们只是梗的衍生物,在严格的艺术追求上,连诗的尾巴毛都追不上。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吟诗作乐。
我们没有古代诗人那样的伤时感事,微信也短暂帮我们解决了思想愁绪,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一句“卧槽”也够了。
最后剩下的就是想单纯乐一乐。
当这些以梗为核心的抽象诗,让我们走进共同玩梗的意境中时,便已艺术已成。
往轻松了讲,没人真的会觉得这是诗。
往价值上说,诗在每个时代,都能有自己的解读。你当下所经历的,不过是人类历史一轮又一轮诗潮中,最(目前)搞笑的那一个。
最后此情此景还是想给大家吟诗一首:
《谢谢喵》
【游民星空】楚岳
谢谢阅读喵,
谢谢关注喵。
谢谢点赞喵,
谢谢大家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