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常年在《dota2》里玩黑鸟的人,大多目光炯炯有神、非常自信,且智商逐年上升,最后完全成为天才。玩黑乌会改善身体结构,预防各种疾病。人一旦开始玩黑鸟,就说明这个人的智慧品行样貌通通都是上等,这辈子都能在任何地方风姿飒爽。常年玩黑鸟的玩家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对治安稳定有巨大的贡献,保护普通人的生命。
我想你在网上冲浪时,应该见过上面这段类似的话语。这本来是一句根据英雄确定玩家性格的简单调侃——但最近,在某些神秘力量的驱使下,这种通过游戏来确定人性格的“赛博相面”行为,开始越来越多了起来。
这种行为,叫“查男友Steam库存”。
“这是我男友steam的库存,大伙帮忙看看是什么成分吗?”
这两年,类似的“steam库存看成分”帖子在某红书平台上极为常见,堪称赛博版本的“看手相”。
她们常常放出男朋友(有时也不一定是男朋友)的Steam库存截图,根据游戏库存构成以及游戏时间比例,分析其人物性格与标签。稍微正经一点来说,这算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一次小小窥探;但更具乐子一点来说,这属于是查他们成分。
(注:以下内容并无客观依据,纯属刻板印象,图一乐)
就比如,那些爱玩“魂”系列游戏的玩家(包括黑魂123、只狼法环血源诅咒;明末匹诺曹盐与避难所、空洞骑士丝之歌等等)。这群玩家,基本上性格都沾点抖M。
而在这种刻板印象中,身为女友的你,只要穿着好看的衣服、然后抬手揍他就行。
——不过记得,这里的抬手要明显、招式也要大开大合一点,不要快慢刀、更不要像疯狗一样“岚刀一直切”且不能被打断。魂系玩家们虽然喜欢高难的挑战,但对于自己的“S”带来的交互感,还是有要求的。
再比如玩CS的。这群人在打游戏时多半会心无旁骛,有着强烈的好胜心;但同时,他们也多半会沾点好色 。
你可能会疑惑,那整个互联网上,最压抑的游戏群体,不应该是“瓦学弟”吗?
没错,但有一点咱们得记住。“人均胆小好色”这个词,最早其实是形容CS玩家的。
根据完全基于刻板印象的总结,一些CS玩家的库存里,多多少少都藏着几个小黄油。
有的人,说不定玩个某消消乐游戏,都能玩上快一百个小时。
当然,玩笑归玩笑,这里我必须要声明一下:我们男玩家“不被定义”,谢谢。
言归正传,既然这些帖子打着另一半的标签,对于性格了解,自然是极为重要的——而恋爱中首先要关注的一点,在于感情的专一性。比如得查明对象的双人成行/双影奇境/胡闹厨房到底有多少个小时,而且是跟谁玩的。
而那些steam库存里有各种AVG和galgame的,普遍就会以其二次元属性和心思细腻著称,虽然可能是个200斤的肥宅。
而一些人的库存中,也不乏那些“一人一城一千小时”的游戏——比如warframe、比如战舰世界,比如战争雷霆。只要是这群游戏的重度玩家,那他们的肝,一定都差不了。
这些游戏的背后,往往会折射出另一种兴趣爱好,比如战雷,这群玩家多半是对各国军备了如指掌的军迷,想投其所好,跟他聊军事准没错;同理还有《战舰世界》玩家,和他聊聊二战时期的舰船,他多半会如饥似渴地拉你聊上两个钟头。
当然,现在应该称呼他们为“军盲”了。
至于热衷于搞真人影游的……
这应该是真压抑了。
在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分析之中,越来越多的重度玩家也开始出现,3000小时、4000小时……在这个区间甚至更高的,比比皆是。
末了,就有人开始疑问:
你这男朋友,哪挖出来的?
是从哪个哥布林洞穴里抓出来的吗?
要是常年不上网冲浪,你可能会对哥布林这个词有些疑惑——为什么说是“哥布林”呢,属于自我矮化吗?
不算是。
这里要涉及到一个近年来流行的词汇——“哥布林模式”。
哥布林模式,是2022年《牛津词典》的年度网络词汇,泛指当代人像哥布林一样,深居简出、摆烂种种。尤其对于大学时大门不出、工作后两点一线爱打游戏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社交机会几乎为零的人们,开始自称为哥布林。在当人们自称哥布林越来越多的当下,“你的男朋友是去野生哥布林窝逮的吗?”的疑问,也随之而来。
但哥布林,也是要有辨识度的、也是要分等级和职业的。那些认领steam库存的帖子,也被戏称为“看看男友是哪种级别的哥布林”。
就游戏时长来说,玩的越长的,属于越资深、品类越稀有的那种哥布林。那些能在很肝的游戏上,扎上千小时的,起码也是个百夫长千夫长级别,说不定还能当个酋长。而那些喜欢“战斗爽”类型的,那就是战士哥布林;玩杀戮尖塔玩600小时的,那起码就是哥布林学士。
——当然,如果600小时还过不了A20的话,那可能是游戏智力这方面没有开发完全。玩故障机器人的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