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屎蛋与《史丹利快报》 从文青到流氓的故事

战术大米
2016-01-19 19:25:56 浏览:0 0

论单机游戏才有的逼格

  第一季《史丹利快报》,前期单机主机内容比较多,越到后期网游电竞的比重越高,这种转变让包括笔者在内的一部分观众感到不能满意,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确实无可厚非。

另一套广告植入略硬的《屎蛋说》

  “单机文化因为门槛比较高,如今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是相对小众的一个圈子,网游的话门槛低了很多,为了让更多观众接受《史丹利快报》,未来电竞方面的内容一定要继续重视。”Stan认为电竞方面的事件虽然不像单机领域那么厚重,很多选手撕逼、主播跳槽的事情看着也没啥营养,但这方面可以参考诸如足球、NBA等传统赛事体育的发展,其实里面的很多事也很无聊,也是个球星恋爱、吵架什么的,但圈子内的粉丝们就是喜欢,就是需要。

游民星空
在自制网剧《哔了狗》中有着鬼哭狼嚎式的演技

  何况好游戏本不分单机还是网游。“《魔兽争霸3》是个好的单机,《魔兽世界》是个好的网游,关键是看玩这款游戏时能否感觉到制作方的诚意。”这是Stan对于好游戏的朴素定义,而最能让他感受到这份诚意的就是《旅途》,笑称“下雨天和《旅途》更配哦。”

游民星空
“下雨天和journey更配哦”

  不过,在采访的后期Stan还是坦诚单机领域要更有逼格一些,其同网游之间有着一些难以跨越的隔阂,“单机可以把一段历史内容呈现出来,耐心的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网游这方面很难,比如MMORPG中玩家最关注的还是打怪升级,必然会和游戏中的历史事件不一样。尽管《魔兽世界》已经做的很好了,一直试图加大史诗感和代入感,但它毕竟是个网游,将其中的文化元素剥离之后,WOW也只是个多人聊天平台,只不过多了些战斗系统和数值系统。”

  “有段时间我就在想,不管怎么喷,我玩《大革命》时感觉人家那个路人做的真很用心,偶尔我会专门去听路人讲话,虽然听不懂法语,但听了很久都完全不带重复,我就知道育碧确实花了很大心思去做这个东西。”在Stan看来这种程度的精心打磨仍几乎是单机专属。 

游民星空
单机有着网游少有的精致感

舍弃5毛特效,做7毛的!

  《史丹利快报》目前仅仅走过一季、不到一年的路,作为一个年轻的栏目,面前还有太多困难要面对。

  “恩……我脸上的痘越来越多了。” Stan的惯例式开场,“经费问题是所有自媒体创业时都会遇到的,我就不老生常谈了。”“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要找到一个笔头功夫好的人,要么靠人脉要么靠运气,有时就算找到了笔头功夫够的,搞不好三观又跟你不一样。”

游民星空
Stan的团队

  这一点上笔者和Stan有着共同的烦恼,《史丹利快报》地处武汉,游民星空地处石家庄,前者虽然比庄上发达不少,但终归都难以吸引汇聚在北上广等地区的媒体人才,加之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匹配,常常会产生身处孤岛的无力感。

游民星空
队花“小杏”,一个“我萌炸了”的美女子。

  Stan表示希望在第二季请到真正的重量级嘉宾做客演播厅,但那些嘉宾大都身处沿海发达地区,武汉的交通也不能令人满意,机场距离市区据说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最后笔者只能建议Stan带上家伙事,直接上门采访靠谱。

游民星空
因为无法请来真正的嘉宾,节目组使用了不少1块钱的特技。

  第二季《史丹利快报》应该很快就会和诸位玩家见面了,Stan介绍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场景将会向《爆漫》学习,也引入宽敞的实景演播室,提供多机位切换,终于不用局限在一个小场景内死死的盯着Stan了,只是因为绿幕的取消,可能会少了很多5毛特效,比如那个看起来很假的肉山……

游民星空
实际制作环境其实比较朴素

  “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么来的。”在Stan看来所有这些改变,都是围绕玩家需求展开的,“怎么让玩家看着舒服,看着爽,看完之后忍不住分享,我觉得这就是竞争力。”

第一季的最后一集快报

结语:

  Stan与我同年毕业,几乎同时进入媒体,如今他的勇气和成绩都令人佩服,也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他是个有趣的人,也知道如何把这份有趣传递给更多的人,并能理解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是我以为的可贵的素质,让我实在忍不住期待他接下来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惊喜(¯﹃¯)。

游民星空
战术大米与Stan合影

《史丹利快报》的B站地址(真刺激):点击进入

上一页 1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走近游戏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屎蛋”与《史丹利快报》:从文青到流氓的故事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6/2016011817430812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