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机械纪元》:上帝已死,如何寻找存在的意义?

indienova
2019-03-28 12:56:59 浏览:0 0
在科幻作品中,我们如何讨论「人的意义」?

  《尼尔:机械纪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未来的科幻世界:人类已经不复存在,但留在地球上的机器人却无一不在努力地「成为人类」。它们有情绪,有爱恨,有父母兄弟,有自己的国王,甚至也会陷入民主和专制的循环混战。更重要的是,它们拥有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对于自己存在本身的思考,对于终极意义的思考。当「上帝」已死,留下一片混乱无序的世界,我们应该信仰什么?追求什么?对于意义感的无尽探寻,能否从我们自身找到答案?

  无论你认为游戏最后是否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但这种思考本身已经足够珍贵。虽然只是一个游戏,但它在科幻和哲学这两个交叉维度上的拓展之深,足以令其封神。反观我在打游戏的同一时期看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它作为所谓「中国第一部现象级科幻电影」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但它在对于人性的处理上可谓极度蹩脚。称其为民族主义的「太空战狼」可能言过其实,但它将充满硬伤的超级英雄片逻辑植入科幻作品依然是令人不安的。人类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时,产生的竟然不是生命终极意义拷问下的挣扎与求索,而是一股脑儿地奏起一支勇气的赞歌——这是我无法想像也无法接受的。当人类在「生存高于人性」的法则下生存的时候,生存本身根本毫无意义。动物才「生存是第一需要」,没有意识的 AI 才会在计算后选择最佳自保程序,而人类——人类之所以高级,是因为人永远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东西。讽刺的是,《流浪地球》在捍卫人类文明的媚俗叙事中,已然失却了文明的根本。

  好的科幻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好的科幻作品,不应该服膺于征服星辰大海的丛林法则、重复那套黑白正邪分明的价值观、宣扬徒手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叙事;好的科幻作品,理应是在科幻背景下,将永恆的哲学放进新的场域,藉此重新审视人性,反思社会建构的价值体系,思考「是什么让人成为人」。

  正如那位哲学家帕斯卡所言,「人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在于他们比其他动物更懂得生存,而是他们理解自身的可悲,理解世界的无序与荒诞,理解痛苦中的轮回,理解永远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价值。有了这种思考,人类可以囊括宇宙,通向无穷——即使生命是如此短暂,我们也曾有一刻,将手放在了永恆的脉搏上。

  讽刺的是,游戏中的那些机械生命思考的问题,正是当今绝大多数人类都已经放弃思考的领域,但那却是机械生命「成为人类」的根本。那么反之,如果我们不再重视这些探索,不再询问自己为何而活,而是沉迷于技术征服宇宙、英雄拯救文明的宏大叙事之中——是否我们人类已经自我矮化,成为了机械本身?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尼尔:机械纪元专区

上一页 1 2 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关注国内外独立游戏,游戏开发者的好伙伴!
《尼尔2》:上帝已死,如何寻找存在的意义?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32708460277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