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迟暮?蒂姆·波顿是否已跌落神坛?

动画学术趴
2019-04-07 08:47:32 浏览:0 0

怪才初现

  1958年8月25日,蒂姆·波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班克郊外一个普通而又怪异的家庭,幼年的蒂姆·波顿很早时就表现出了独特的气质、绘画的天赋以及诡异的爱好。9岁那年,他画的一副反对乱丢垃圾的海报就被当地一家清洁公司看中,张贴在他们的垃圾车上长达一年。这件事大大增强了小波顿的自信心,因此,他开始系统学习绘画,而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与众不同的视角给予了他的作品以鲜明独特的风格。

游民星空

  然而,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年幼的波顿从小跟老祖母生活在一起,身边没有同龄的小伙伴,以至于他的童年孤独封闭,不善言谈。绝大多数时候,波顿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痴迷于绘画以及各种电影,绘画和摄影机后来也成为了他向社会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成名后,他提到自己的童年:“对我来说,视觉表达比口头表达要容易得多,所以我就以图画的方式在记日记。”这种绘画的习惯贯穿了波顿的一生,很多电影角色的原型都源于他自己的画作。

游民星空

  小时候的波顿就显示出品味上的与众不同,他对当时主流的迪士尼合家欢动画不怎么感兴趣,反而更喜欢看关于怪物题材的电影,最爱的角色就是哥斯拉,雷·哈里豪森、文森特·普赖斯则被他视为自己的偶像。

  童年的孤独自闭以及从小被认为是异类的经历给波顿留下很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波顿电影中的主角常常是“孤独的怪物”,无论是长着一双剪刀手的爱德华,躲在巧克力工厂逃避社交的威利·旺卡,还是手持剃刀的疯狂理发师陶徳,沉溺于自我世界的geek警官伊卡布,本质上都是与社会脱节的边缘人。

游民星空

  高中毕业后,波顿顺利考入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学习电影制作,科班出身的经历为波顿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波顿进入迪士尼学习并为《狐狸和猎犬》之类的主流动画片工作。然而,这种可爱风合家欢动画显然与波顿的审美取向背道而驰,因此他后来评价说:“那段日子感觉非常苦闷,如同时一间僵尸工厂的作业员,每天机械地重复着毫无意义的工作。”

游民星空

  波顿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是仅有6分钟的粘土动画《文森特》,这是他说服迪士尼公司拨了一笔专款给他,让他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创作的一部与众不同的影片。黑色阴郁的风格、鬼怪猖獗的世界再加上孤独而忧郁的小男孩,奠定了波顿电影的基调,也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然而,迪士尼公司认为这部影片太过于阴森恐怖,不适合儿童观看,因此不予公映。

游民星空

  《文森特》的禁播使得创业初期的波顿备受打击,但并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风格,投奔主流迪士尼动画的怀抱。相反,1984年波顿改编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创作了一个剧本,并以第二导演的身份参与了拍摄。

  这部29分钟的真人短片《弗兰肯斯坦》讲述的是痴迷于科学的小男孩弗兰肯斯坦通过电流复活心爱小狗的故事。影片结尾,小狗为了拯救小主人而葬身火海,曾经嫌弃小狗的大人们被小狗的忠诚所感动,用汽车蓄电池的能量让小狗再次复活。这个短片后来也被蒂姆·波顿重新制作为动画,即为《科学怪狗》。

游民星空

  与迪士尼动画不同的是,《文森特》和《科学怪狗》尽管都是以孩子的视角出发,展现的却不是孩子天真无邪、幸福快乐的生活,相反,他们展现了儿童内心的恐惧、孤独、偏执和因创伤而造成的阴影,这些情感很少被展现在主流动画中,但在现实里他们确实存在。

  然而,可以预料的是,迪士尼制片方对于波顿的这种真情流露并不买账,他们以不适合儿童观看为由压在样片库中禁播,直到波顿名气如日中天以后才将之解冻。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微信公众号搜索「动画学术趴」关注,与你一起见证中国动画的未来。
英雄迟暮?蒂姆·顿是否已跌落神坛?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40614370344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