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太苦?来一局真人快打吧!

篝火营地
2019-04-24 13:16:54 浏览:0 0

东方武术的魅力

  「忍者,有了忍者你就能赢下市场。」

  住在大城市某家道场里,留着清朝辫子的王姓日本人,每天独自一人对着木人桩练习咏春。每到夜幕降临,就拿上武士刀与乌兹冲锋枪,穿着忍者服装使用太极气功术与机械少林寺军阀战斗......

  在我们眼里,这样的场面虽然提不上「冒犯」两字,但尴尬肯定是少不了的情绪。然而对于 8、90 年代的欧美年轻人来说,上述胡闹般的元素混搭,恰恰便是最能体现「神秘东方色彩」的画面。

  几乎没人不会承认:李小龙便是 70 年代西方世界对于东方流行文化认知的最佳代表符号。自从他将武术传播到美国之后,功夫热便随之蔓延开来,但同时也出现了「中国人全部会气功」这种傻愣愣的刻板印象。

  当这位功夫巨星离世时,对于武术的热衷却仍然丝毫不见缩退,所以如何延续这股商机就成为了资本家们头疼的问题。

  直到 1980 年,宇宙第一猛男查克.诺里斯饰演的电影《八角形》(The Octagon)上映。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只要眨一下眼皮便能杀死对手全家老小的武术大师,面对片中的忍者居然需要打哈欠才能将其击败。

游民星空
能击败查克.诺里斯的,只有多元宇宙第一猛男李小龙

  看到了这个形象的潜力,第二年上映的动作影片《忍者潜入》同样加入了这个元素。本片饰演忍者的演员小杉正一早在 1967 年便来到美国讨生活,直到本片才终于得到了登上大银幕的机会。

  本片被认为是好莱坞忍者形象开始传播的关键。这种既有着与武术范儿,又更加具有神秘与幻想色彩的职业,极大地满足了欧美观众对东方国度的想象。

  其实在日语和英语里,这些能够上天入地的家伙被称为「Ninja」(忍者),和现实中那些作为谍报人员的「Shinobi」(忍び)是有称谓区分的。只是就和东西方龙一样,在国内全部都用「忍者」来统称罢了。

游民星空
  虽然都是忍者,但是两者之间是有明确分割线的

  小杉正一在这之后迅速走红好莱坞,拍摄了大量带着忍者标题的作品。然而这些低成本、只为压榨商业利益的「剥削电影」也令他看透了资本逐利的真面目,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放弃这些廉价的荣耀回到日本。

  然而虽然忍者宗师「隐退」了,这个热潮却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流行文化牢牢地扎根。忍者这一文化符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直到近年来,他们在欧美仍旧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化符号之一。

  至于说为什么中日不分,除了欧美大众本身对于娱乐产物也没打算了解太深入的习惯之外,港台同胞也功不可没。

游民星空
出口海外的港片其实也是忍者重灾区

  随着忍者人气不断增加,港台一些以小成本录像带为主的电影公司发现后,同样在自己的作品里加入了许多忍者元素。然而这里头的香港忍者更加乱来:黑帮老大是忍者、警察是忍者、连司机都可以是忍者...

  最逗的是,毕竟是为了糊弄鬼佬混口饭吃,这些小电影从服装道具到演员都是拍传统武打片班底,很多动作还是老式功夫片那一套。又是日本传统文化,又是中国功夫,长久下来欧美观众对于忍者的概念就更加混乱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你大概就能想象得到,《真人快打》里那一堆乱七八糟的「东方神秘元素」有多么吸引他们了。

  就和《机动武斗传 G 高达》是因为今川泰宏喜爱武侠电影那样,编剧托比亚斯同样热衷于此,并经常通过一些渠道淘到水货录像带。

  而带给他关于《真人快打》剧本灵感的关键,便是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与《蜀山》。

游民星空
  「又是我背锅???」

  豪杰枭雄、少林高手与比武大会,虽然在这过程中加入了诸如异世界战争与地狱忍者军团这些怪东西,但是 MK 系列的故事其实一直都颇具武侠范儿。

  顺便一提,作为另一个东方文化代表,MK系列的主角「刘康」便是以李小龙为原型的。只是随着系列一路发展下来,他虽然仍旧是人气前列角色,却逐渐在那些胡闹家伙面前显得越来越平庸了。

  但是「自行车踢」还是照样能把他们踢得满地找牙的。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篝火,游戏文化传火者
生活太苦?那就来一局真人快打吧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42318072415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