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里的社团活动可不仅仅是闹着玩的

动画学术趴
2019-06-20 09:20:36 浏览:0 0

部活:一座现实的舞台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浅谈了日常系出现的历史契机。而不仅限于此,部活动画中的部活本身与部活所代表的文化又与现实有着哪些更深层次的联系呢?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笔者亦希望对此做以浅谈。

  以小见大:从“社团”到社会

  首先,部活作为兴趣相投学生的集合,其反映在动画人设中则必然表现出一些共同点。因此,在动画青春剧中,部活也可以成为解决青春困扰的场所,由此反映当下青年本身的流行思潮。

  如《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中的同好会“远东魔法午睡结社之夏”就展示了夸张、喜剧化,同时可能人人都有的中二时期。同时,这一同好会和中二病的背景,也为两位主角从“一起中二”到“在中二之下解开现实的心结”的历程增添了趣味。

游民星空

  再如《我的朋友很少》中的“残念系邻人部”与《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中的“侍奉部”:两部动画的社团当中,都有着虽然看起来虽然完美,但性格上都存在缺憾的“残念系”角色。以这样的角色为中心,动画集中讨论了这些人身边的人际关系。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残念”一词在2010年前后成为了日本的流行语。恰若评论者さやわか在《10年代文化论》中对网络与青年亚文化进行的分析,201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思想处处充斥着“残念感”。从更广域的视角来看,这种通过御宅趣味所带有的、后现代式的前瞻性来观察社会的方式,也是日本学者长期采用的研究方法论。

  对于以东浩纪、大塚英志等人的研究为代表的日本御宅文化研究而言,动画、漫画、游戏等内容的本体并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则是从作品本体的行为方式出发,分析信息时代社会客体的变迁。

  这些“残念系”社团中的小议题,也许正从侧面反映了“残念时代”的人际关系与生存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思维的映射潜藏于大众的娱乐话语之下。

游民星空

  余论:部活与动画的生活维度

  其次,笔者在讨论“非现实的社团”时,谈到了社团是可以作为连接角色消费性与趣缘的通道而存在的。因此,部分社团活动也有着这样的现实性:如在《轻音!》播出后的一段时间后,学习吉他成为了《轻音!》动画爱好者的潮流,甚至有不少受到动画影响而学习吉他的观众不惜重金购入平泽唯同款的“Gibson Les Paul Standard cherry burst”电吉他。

游民星空

  同为音乐社团活动的《吹响!上低音号》也与雅马哈进行了联动,不但推出了能够教习演奏动画中出现曲目的APP,也在线下也推出了相应乐器的应援促销。商家希望能够借着“京吹”的IP,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购买乐器,让他们投入到音乐演奏的兴趣之中。

游民星空

结语

  截止目前,学术趴已经对日本动画中的生活维度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们通过日本动画的媒介,对动画与现实中出现的制服、铁道,乃至妖怪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日本政府大力推行“Cool Japan”政策、力图提高国家软实力影响力的今天,动画不但是日本本土生活的表现,更使得异文化受众通过动画本身,了解了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对日本文化的现实产生向心力。

  恰若在学术趴介绍日本动画中的铁道一文中,来自读者“Luft Z”留言所指出的那样:“当动画不再是简单的文化元素的堆砌,而是优雅从容地取用各种日常生活场景时,我们就真正做到了文化输出。”

  回归到本文的主题,目前在埃及与日本的教育合作中,埃及也试图导入了所谓“特别活动学时”的教育科目。据财新网的报道,“在未来两年内,文化祭、休学旅行、饲养小动物等经常在日本校园出现的活动,将随着日本对埃及教育援助规模的扩大,逐步成为100多所埃及中小学学生的日常。”

游民星空

  尽管这并非动画的功劳,但在更多非政府合作的层面当中,动画中的日常生活本身或许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异文化受众的生活方式。

  因此,除了跨文化的主动传播之外,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而后在跨文化受众中形成“陌生化”的主动向心力,相信也将是国内文创工作者未来所需着眼的议题之一。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上一页 1 2 3 4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微信公众号搜索「动画学术趴」关注,与你一起见证中国动画的未来。
日本动画里的社团活动可不是闹着玩的 与现实对接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61918091464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