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4》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如《玩具》系列千篇一律的故事流程──胡迪一行人在主人家安居乐业,碰上了自己该不该继续待在这个家的疑惑,此时撞上意外而离开了家跑到外面,在历经了肉体的冒险和想法的激荡后,玩具们回到了家,继续当个玩具的纯朴生活──《玩具4》的胡迪离开了主人邦妮家,窜到了游乐园和古董店,历经一番冒险后救出了新玩具叉奇,带他回家,正像当年他救出了巴斯和翠丝……
唯一的差别是,这一次,胡迪不回去了。他选择了留在那个冒险之地,永远当个自由的牛仔。
这骇人的发展,震惊了许多系列的老观众。
这是皮克斯过去从未有过的。要说皮克斯创社以来有过的三部续集(《怪兽大学》算前传),《海底总动员2》说的是女配朵莉找寻身世的故事、《汽车总动员3》说的是新任女车手崛起的故事、《超人总动员2》是弹力女超人被选上成为明星英雄的故事。
这些发展往往是在第一部已经快乐结局的主人公外,另外竖起一位配角,进行半是延续(保守)半是外传(前进)的发展。
它们之中,没有一部是像《玩具4》这样,由贯彻了整整四部生命的主角,作出了一次主旨的大转弯。更可怕的是,这种结局并不是一场快乐结局。胡迪作为玩具放弃了主人,起因于主人先放弃了作为玩具的他。
《玩具1》时,有玩具被主人虐待;
《玩具2》时,有玩具被主人冷落;
《玩具3》时,有玩具被主人遗忘;
胡迪拯救了这些玩具,告诉他们,这不是生活的全貌,要相信未来不是悲剧。然而在这一部,胡迪自己同时碰上了这三个关卡后,他却成为了被放弃的那一边,变成了被丢失的玩具(LOST TOY)。
而最大的悲剧,在于胡迪甚至没有犯下任何的错。他之所以遭殃,只是单纯因为,他老了。或着,他过时了。或着,他逐渐跟不上世界的步调了。这三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意思。
款式的过时,是这种悲剧的开端。
前言说过,《玩具1》系列登场的玩具原形实际上在戏外看来都很过时。而在《玩具4》这一部,这种本应属于外部的形式设属,首次明确的进入了叙事的内核中:剧中的小孩子看待这些角色(玩具)的目光和我们戏外观众一致化了,那就是这些玩具,在故事中的世界观,确实已经不太能引起小孩子想去购买去玩的兴趣。
玩具的外型是天生的,为了迎合同时代的孩子而设计,都曾受过孩子的爱戴。然而在流行过去后,这种天生的外型正如同我们人类世界的现实一样,造就了天生的悲剧。
这部登场的所有玩具不分敌我,都因为在造型的过时而经历了一次以上被人类嫌弃的过程。古董店的盖比盖比的悲剧最为典型,她一直在店里等待被人拿去玩,认为自己修好了最大卖点的发声装置后,就能重新成为新玩具,结果却是即使修好了,盖比对现在的小孩而言,也不过是把玩个几下就了无生趣的脏东西。
在游乐场被巴斯光年间接救出来的双胞胎玩具Ducky&Bunny(巴斯可能是唯一一个剧中明示还有人喜欢的畅销款了),在电影原案里面曾有过他们会一直改造自己的外貌好让新孩子能接受自己的残酷设定(谜拟Q?)从安迪家辗转流落到古董店的台灯瓷娃宝贝,在古董店历经了三年无人过问的冷落后,决定放弃给人收养而逃出;而像她这样的积灰玩具,在卡蹦公爵的弹珠台屋下大把大把。
胡迪的处境则和他们暗合。
新主人邦妮并不如旧主人安迪那样宠他,可能因为是女生(然而其他人还是有被玩)、也可能是因为邦妮没有安迪那样从父亲那接手的追忆。电影开头的安迪(时间点约在《玩具2》至《玩具3》间)为胡迪失踪个几分钟就在雨中哭天抢地的深情,和后面邦妮在胡迪消失了整整一天一夜也毫无察觉、甚至直到结局都没发现的冷漠,是极残酷的对比,胡迪的地位如今甚至还不如一个没有装书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