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哪吒》辉煌的这一代动画导演,十年前在思索什么?

动画学术趴
2019-08-02 17:49:43 浏览:0 0

Q02 怎么看待剧本和故事设计?

饺子:剧本其实没有的,都是边做边想,故事在想好之后一般就没时间再去修改了,所以在做之前想得很多。

李阳:那得看什么标准了,要我单兵作战角度讲剧本已经算够成熟了;要集团军的话那基本等于没本子——我是说,做之前自己脑子里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就;可您说书面的剧本,那没有。

李智勇:之前有一个故事,很早就写了,和第二集同时想好的,但一直没找到激情。第三集的本子是过年在家构思的,几乎是瞬间想好的,但片子的高潮结尾一直不满意,一直在改,直到现在也没满意。

A7:剧本文字可能不太成熟,但在我们的脑子里相当清晰,半年时间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讨论《水脑袋》的故事,文字也经历了不下10版的修改。

孙海鹏:这三部是没有的,做之前有些好玩的点子,然后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丰富。

Q03 怎么安排计划和工作进度?

饺子:大致计划还是有的,我针对《大西瓜》的计划也是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毕竟这个短片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是个系统工程。

李阳:完全没有,你看我是一游戏成瘾,后来电脑不成了就没法玩儿新游戏了,然后我得找点儿事儿干吧,就开始玩儿AE了,做片儿跟我原来玩游戏的时间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制作过程中的心态就瞎玩。

李智勇:这次我先画好完善的动态故事版,也就是把基本的表演、情节,甚至大部分动作都规定好了,片子的结果基本没有超越这个故事版,因为我没有太多时间磨合团队,不得不自己做很多事情,学生磨合好了,就又毕业了 。

A7:有的,因为是毕业创作,所以我们必须在毕业展之前把它完成,因此我们指定了计划表贴在墙上,把每个镜头完成的进度都记录在上面,最后当红色的钩子全部填满进度表的时候,大家都会心的笑了。

但计划的时间总是会延后,不过最后还是赶在毕业展给做出来了,正式进入制作的阶段我们每一步都有具体计划,我们合作的模式在这个时候已经相当成熟。

孙海鹏:有计划……之前计划是半年……个人状态比较随意,自己想出来的点子都可以比较完美的表现出来。但个人状态没办法量产,只能算是玩玩票。

Q04 你创作的预期与结果一致么?

饺子:总体还是差不多的,只是反过来看如果时间充裕,之前做的还能够做得更好。

李阳:不太一样,开始的时候故事更长,可你看我是一没长性的,所以草草结尾了。

李智勇:比较松散,但还行。毕竟我还要教书,而且团队也是抽课余时间来做,所以,太严格的预期也执行不来。直到做中期的时候,我才有信心在2009年做完,这信心也最后变成决心,要求自己一定要在2009年完成。这是一次合作,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样,边做边构思,起点也许只是10分,结果可能会有90分。

A7:感觉还是挺符合预期的,画面和细节在制作过程中总有惊喜。可以说某些点子是超出了预期,脑袋里装水、纵向结构的课室都是在中后期的讨论里才出现的概念。

孙海鹏:差不多。

Q05 俗一点,谈谈创作过程的困难和坚持吧。

饺子:最困难的阶段是面对每天几乎不动的进度条,这是最让人心烦的事情了。但是没有想过放弃,想放弃就不会转行,我是个很理性的人。

李阳:09年初,因为那时候我买了台新电脑,所以之前落下的游戏直接扑面了,我没黑没白地玩,上班直接没精神,所以那时候深信《李献计》哥们儿又半途而废了。

李智勇:很多学生都认为我这片注定流产,我也似乎怀疑过,因为我之前做片没有超过3个月的,时间拖的一长就没激情了,但这次还算坚持了下来。几乎每个阶段都有巨大的困难,定格拍摄的时候千头万绪,全在我一个人心里承受着,需要巨大的毅力去完成,也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我就迟迟没勇气动手,合成的时候要不是同事及时出现帮忙,估计也完成不了这么快。音乐也是最头疼的问题。

A7:绝对没有!我们6个人经过大学四年的磨练,誓要在毕业之际打出最有力的一击!也作为给自己的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享受片子出来的一刻的喜悦,为此,我们不睡觉也要挺过去。

最困难的还是前期,故事找不到突破点,遇到瓶颈的时候,还有在最终画面效果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很彷徨地看着时间一点点地溜走。另外,在看到动画最终画面出来之前我们心里也是不踏实的。

孙海鹏:没有想过放弃,我这个人本身业余活动就不多,反正下班闲着也是闲着,做做动画正好充实点。最困难的阶段是做到一半的时候。

Q06 谈谈院校和专业动画教育和你创作的关系。

饺子:因为我没有动画方面的专业教育,所以这个没法比较哦。需要两个平行线上的饺克力做对比。

游民星空
饺子的母校——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李阳:我04年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进修班毕业的,不是正规军,我做动画完全野路子了,当然进修的一年虽然哥们儿没好好上课,可见了不少牛逼东西。

游民星空

李智勇:我没接受过专业教育啊,学了七年交通,也幸好没学,学的不是地方不是时候就可能学坏了,呵呵 。但美术基础实在是太重要了,我现在也被这个困扰着,一些想法无法表达,内心缺少能承载这些想法的美术形式,美术能力。

现在我当老师,我只能尽力不去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去把他们变成螺丝钉,尽量让他们释放出自我。我没多少教学经验,如果说我上课有一点好的话,那就是我热爱我教的东西,我有激情,我还有作品,不是空谈,我说的都是我做到的,或者是真心悟到的东西 。

A7:当然有一定的帮助,毕竟制造了一个动画创作的氛围和创作机会,也学到不少知识,但是不够,很多东西都是自学还有跟别人交流而来的。动画专业教育系统在国内还是初步阶段,我们相信以后可以看到更强大的硬件条件,更科学的教学计划,更专业的师资。

孙海鹏:我学的纯绘画,动画是自学的。美术训练让我学会了欣赏美,还学会了怎样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怎样把他们有趣的地方提炼出来。

Q07 自我评价动画创作中的优势和劣势。

饺子:优势是没有经过专业教育的束缚,劣势是没有经过专业教育的熏陶。

李阳:我的优势:船小好调头,没什么负担,爸妈都比我出色一万倍。我的劣势:局限性以及野路子不靠谱……

李智勇:优势是创意和时间感受,劣势是美术、构图,还有电影语言需要提高。

A7:动画上A7的优势是建立在深厚友谊基础上的团队合作。劣势大概还是环境的制约吧。优势是想法,因为我们能把心里最真的东西表达出来;劣势也是想法,每次看到国外的好片总会怪自己没想法。

游民星空

孙海鹏:优势是心态和经验,劣势是年龄。

Q08 谈谈个人或团队创作的状态。

饺子:第一个片子后就开始团队工作了,以后我们团队的重心将是原创,所以不用太多的人,就20个人左右就够,这样少而精的团队维持起来也比较容易。

李阳:团队这事没怎么想过,可我觉得吧,甭管多少人肯定得有一主心骨,这哥们儿必须知道将来成片儿什么样,就跟真看过是的。其余的大家伙儿都得听他的,当然刚愎自用不成,团结力量大!

李智勇:这个不强求,看情况而定,团队的话就麻烦了,要养活别人,要考虑别人的人生 ,所以,我还没勇气,起码单靠我自己还没勇气保证别人的人生。在学校里,可以保持这种松散的团队形式 ,可以解放部分体力出来 但创作估计就只能停留在学院派了,不可能大批量制作。

A7:一定要团队。我们建立ANI7IME之后就为了以后可以以团队进行工作,并且这个计划是长期的。人数的话在初步阶段主要还是我们自己,待成熟了会吸收新的血液!毕业后,我们平时也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梦想的执着和友谊就是我们团队的两大向心力。

孙海鹏:会搭建一个10人左右的小型团队,现在已经拉到投资了。

Q09 如何思考艺术原创和商业性的关系。

饺子:我们得到投资后就开始原创,要是原创失败,那这个团队就解散。跟吉卜力工作室一样的思路,没有后路。

李阳:我当然不觉得独立、原创、商业这仨词儿矛盾,作品本身好看才是根本该干的事儿,广告里不也有特好看的么。

李智勇:我其实挺矛盾的在这方面,又想喜闻乐见,又想保持独立创作的感觉。在商业和学院派之间摇摆 。

A7:其实商业项目和原创并不是决然分开的,商业化的东西也有很大的原创发挥空间,像国外的商业广告那样,想象力是那么的惊人!完全可以视为一种创造性作品来看待。感觉《Water Brain》跟其他同期的短片比起来还是比较商业的。PIXAR的动画片都是原创,而且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的观念如果是把商业和原创分开来,那么只会导致商业片越来越难看,原创片脱离观众。

孙海鹏:我觉得创作和商业项目并不冲突,我认为我的动画本身就应该是个商品,否则没有意义。我是主动去迎合商业的。

Q10 如何思考技术和内容的关系。

饺子:不喜欢研究技术,呵呵。但一开始什么事都是亲历亲为,所以必须研究。要说相比技术和内容,当然是内容啰,其实好的视效固然需要技术,但好的创意和思路更是必不可少,没有创意的视效是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

李阳:研究新技术这事儿我惭愧了……如果要分的话,哪个更感兴趣?内容,也可能我给自己个儿懒惰找借口吧,我觉得技术早晚得为内容服务,而且就技术本身而言早晚儿得越来越简单,我觉得早晚有一天您这儿脑子一琢磨,然后立马影像就出现了,那时候弄一片子可忒简单了,全民那电影讲故事,擦了,什么情况,忒激动人心了!

李智勇:在技术方面我越来越懒了似乎,我更愿意琢磨那些创意上的玄乎问题,而对技术永远是那种够用就成的心态。当然,如果对形式的创新也算是技术研究的话,那我还是很愿意琢磨新鲜的形式的。 我是内容和形式先行的那种,不会先去琢磨技术。技术和内容之间,我更感兴趣肯定是内容,我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些商业动画太没人性。

特别是看完《丛林大反攻》之后,看着那长长的字幕名单,我特痛心,觉得这片子绝对不是经典,而这些人的生命就这样耗散在这里了,而不会被世世代代珍藏。所以我甚至想动画应该变得越简洁越好,当然后来否定了自己这荒谬的想法,但这里我是在琢磨创作到底为啥的问题,推到最后发现,创作其实就是为了自我完善,这是我的宿命,用动画表达自我是我的宿命,我觉得有些人适合钻研技术,对技术特发烧,也是他的宿命。

游民星空
《丛林大反攻》海报

A7: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第一时间关注,虽然不一定拿来用,但都会去思考它的方向性,而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用最稳定的制作技术去制作的,根据内容开发一点辅助脚本,最重要的是工具摆在那里看你怎样去组合利用。片子需要的时候研究会很有动力。

技术和内容相比之下当然更喜欢内容,技术性的东西只能为内容服务,而动画本身最重要的是内容,水脑袋的制作,用的只是最基本和简单的功能,目的就是要配合片子的内容,以实现画面效果为主,虽然工具简单,但在这里尝试效果所花的时间不亚于技术流的作品,这一点相信做动画的朋友都会深有体会。

孙海鹏:比较喜欢新技术,但更重内容,我从小就爱编故事,我觉得比较好玩。

Q11 考虑过未来创作的持续性吗?

饺子:我在做第一部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做更好的一部,呵呵。还有很多东西想做,慢慢来。

李阳:这事儿我觉得挺正常的谁能老尿那么高啊,人盖里奇不也就猛了两回么,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完了就消停了。

李智勇:我觉得对于创作的人来说,有几个阶段要抗过去。第一个就是技术阶段,也就是做第一个作品的时候,往往内心的力量和创意都不是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而第二个阶段就难了,那就是作品有了点名气后,如何再顶住种种诱惑和压力,超越自己。我做完兔子第一集后就迷惘了小一年,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诱惑,迷惑,包括对自己能否再做出更好的东西的怀疑,做各种天花乱坠的梦,却迟迟不敢动手做下一个。幸好我度过了这个阶段。

还有一个最难的门槛,我觉得就是现实问题了,毕业后如果我没能进高校,估计创作也就到此为止了。当然,我觉得主要是自己一步步的认识创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认识明白了,就不会失语。

A7:个人作品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团队就好很多,伙伴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都会使你进步,找不到状态只是时间问题,你信任的伙伴会帮你找到感觉。还有,关于这点我们认为也在于热情问题,用现在的说法是“要有爱”。我们一向对动画很执着,一直以来就是凭借着这种热情去做作品的,这种热情有增无减,每做完一个作品之后我们都会把目光放在前面,我们更期待未来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孙海鹏:这很正常,作品的持续性是个问题,很多独立短片都是因为一个灵感而引发的,事先并没有详细的计划,所以无法延续。我最开始也是这样,但到作品的后期开始我就开始策划以后的延续了,但仅仅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所以我现在开始搭建团队来创作。灵感的危机确实有,一个人的灵感是有限的,必须有团队,比克斯的动画也是团队讨论的结果,从最开始的大纲到最后制作完成都不断有新的灵感加入,最后就得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动画片。

Q12 大家的作品都是在网络上发表,关于网络传播有什么考虑?

饺子:对,网络是最好的途径,但我仍然没有充分地重视,所以一开始我只发了预告片,后来一个网友非常喜欢我的预告片,就向我要了正片,我就给了,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传开了。

李阳:这片儿9月份做完的,然后贪图奖金参加了学院奖,当然没戏,可我觉得这种片儿提名就算同志们给面儿了,然后12月的时候很想知道大家伙对这片儿的想法,发网上是唯一的途径。

李智勇:呵呵,不发到网上还能发到哪里呢?我是从网络里成长来的,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网络应该都是我的主要发表地吧。估计都得网络火了电视才会找上来。

A7:以往的作品我们都会放到网上,因为这是发布作品的一个很大的平台,之前几部作品发到网上都收到强烈的反响,这些声音使我们的作品在进步。但是这个作品由于参加了某些比赛的缘故不能公布,初期我们没有放到网上,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它的时候都是别人传上去的,而且还是未完成的泄漏版!当时我们都惊讶了。接下来不断看到有网站转载,最后已经是成为一个趋势了,因此我们也自己发布了。

孙海鹏:我觉得网络是个自由公平的平台,影响力也够大。

Q13 说说网络上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评论。

饺子:呵呵,记不清楚了,很多评论很有深度,我非常喜欢。但有部分确实是无理取闹,光顾着骂架了,但网络就是这么民主,这是优点。

李阳:都挺喜欢的,群众留言甭管夸我骂我的都说明人心里有这片儿,真不爱搭理你的人看一半儿就关了,还费事儿留言啊。

李智勇:最喜欢的评价就是“我家小女儿看了六遍还要看”,不只一位家长这么说,呵呵。还有比如“终于看到一部有尊严的国产动画”。最不喜欢的就是说它没内涵 。我觉得只要是真诚的创作,都会有“内涵”,就算纯搞笑的创作也一样,创作者自身的思维方式,创意灵感都会带给人善的感悟。

A7:关于《水脑袋》的评价有很多,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凡是认真看完了作品产生共鸣有感而发的评论,我们都很喜欢。特别是豆瓣网的热心网友,认真写了这么长这么细致的观后感,把我们想表达的都写了出来,完全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有些甚至比我们自己理解得还透彻,呵呵。有的把把《水脑袋》和宫崎骏作比较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宫崎大师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动画人。

如果说不喜欢的话,我们比较不接受一些比较盲目的评论,譬如说抄袭的或者是语言具有恶意攻击性的,还有一些上升到民族骂战的过激评论。还有把动画定义为儿童片的评论,这些人就像否认自己的童年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卑感。

孙海鹏:但有一条我是记忆深刻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希望”,我想一些原创动画也得到过这样的评价吧,这说明观众对中国动画师充满热情的,但中国动画的希望却不是一个人能扛起来的。

Q14 如何看国产动画?

饺子:现在的国产动画当然看,那是竞争对手。

李阳:看,特关注!

李智勇:国产动画我几乎不看——我说的是国产商业动画不看,怕瞎了眼、脏了心 。不过其实也偷偷看了喜羊羊,我觉得它做的还是不错的,起码看懂了,我很早就预言,国人对国产的期待很迫切,只要有一个片子做到60分,能看懂,就会火,果然,喜羊羊火了,人家做到了70分。我现在不像以前那么偏激了,国外也不都是好东西,只是人家做的多了,好的自然就有了,1000个蓝猫堆出了个喜羊羊,相信500个喜羊羊一定有机会堆出个功夫兔啥的,呵呵。

A7:会关注一些国产的民间动画,或者是学院派动画。电视里放的动画片一般只会了解,不会看,毕竟多数都是少儿动画。要看也只看小孩爱看的。中国动画可以用一个乱字概括:上面干预,市场混乱,人才流失,急功近利的心态蔓延到学院里。

孙海鹏:看的仅限于90年代前的国产动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微信公众号搜索「动画学术趴」关注,与你一起见证中国动画的未来。
铸就《哪吒》的这一代动画导演 十年前在思索什么?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80217354254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