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世界级动画学术巨著:宫崎骏有什么了不起?(二)

动画学术趴
2019-08-19 22:15:22 浏览:0 0

宫崎骏的技术观

  宫崎骏对于飞行技术的思考其实就反映了他对于技术问题的总体思考。他通过动画来寻找理想飞行状态的过程就是一个探寻理想技术世界的过程。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探索,则是因为对现代技术抱有某种担忧。

  宫崎骏对战争技术是怀有批判意见的,但他的批判不是简单地认为"与战争相关的就是恶,与和平相关的就是善",而是从技术决定论的角度去对战争进行更深刻的反思。而这种反思,也反映在他对于活动影像之力的引导上,即对于开放合成的使用上。

  开放合成比起电影性,更倾向于动画性。因此偏爱开放合成就意味着抑制电影性和偏向动画性。那么,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知道,电影性的视觉逻辑倾向于把观看者想象成一个飞驰的火车头,因此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与运载着他的移动装置是有所同化的。这种同化剥离了旅行中主体原有的那种充满人性的视觉体验,使其以一种机械化的速度直奔目的地。说得极端一点,这种缺乏人情味的主体就好似一枚向着指定目标发射的飞弹,它和世界之间原有的那种温情脉脉的联系被高度理性化的运动给切断了,它所关心的一切都只是以最合理的路径准确地抵达目标。这种冷冰冰的主体很容易让我们将电影性的逻辑与以精准高效地打击目标为目的的弹道学逻辑相联系,不难看出二者在与工具同化和牺牲人性方面是有着的共同点的。

游民星空
  《天空之城》中的火车头视角

  一些学者干脆将电影性逻辑看成是更广泛的战争逻辑的一部分,比如保罗·维利里奥,他在《战争与电影》一书中就详细分析了电影逻辑与战争逻辑的相似性,认为电影和武器都是人类知觉的"义肢",帮助人们即时地瓦解掉和目标之间的时空距离。照此来看,电影性的视觉似乎是把人改造成了始终都在蓄势待发的炮弹,而世界则无处不是它攻击的标靶。

游民星空

  不管电影性逻辑是不是真有那么"邪恶",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样的一种视觉逻辑是无法带我们回到与自然的更为亲近友善的关系中的。宫崎骏似乎也抱着与之相仿的见解,因此在他的影片中,不同于作为救世主而自在飞行的少女们与开放合成的结合,那些模拟纵深运动的镜头总是与追击和战斗的场景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场景又总是与具有毁灭性的人类行为(比如战争和破坏自然)相关联。

游民星空
  《幽灵公主》片段

游民星空
  《哈尔的移动城堡》片段

  这种关联暗示着宫崎骏对于电影性视觉逻辑的强烈质疑,同时也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哲学家们对于作为现代视觉霸权制度的"笛卡尔透视主义"的批评,也就是那种将世界放入瞄准镜一般的几何框架内来冷眼旁观的视觉模式。拉马尔也由此认为,电影性就是一种超笛卡尔主义的视觉模式,它在冷漠的科技理性的程度上似乎又更进了一步。

  不过,宫崎骏的态度并不是全然消极的。他在打破旧的技术迷局的同时也在探索新的出路。如果说现代性是以视觉为中心的,现代技术的发展是以视觉逻辑为依据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成了什么样的视觉逻辑才能避免将人们导向毁灭的结局了。

  既然电影性的视觉逻辑已经成了诅咒之子,那么就只能去另找天选之人了。而宫崎骏所找到的,就是动画性。于是,他尽可能给予开放合成以充分的展示,通过多平面运动与飞行片段的结合强调出迥异于电影性的另一种视觉逻辑。极端地讲,宫崎骏的动画就像是一种用于体验动画性的知觉装置。这一装置就像《盗梦特攻队》里那个心理治疗师为培养儿子的艺术潜质而特制的卡通片一样,不管影片表面上在讲什么,暗地里都在通过剪辑的技巧影响人的视觉习惯。拉马尔由此总结道,宫崎骏的动画"就是为了让人们可以体验另一种与技术的关系而设计的"。

游民星空

  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就有些太玄乎了。事实上,宫崎骏在操纵影像之余,也还在脚踏实地地讲故事,而他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他的故事和他对影像的操控、对飞行主题的诠释都是相得益彰的。

  仍以《天空之城》为例,这个故事采用的是传统的少年冒险结构,以正义的少男少女战胜邪恶的"黑眼镜"集团为主线。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正邪双方的核心冲突是对于少女席达项坠上的飞行石的争夺。这枚宝石是激活古老军事技术的密钥,也可以看作是对现代技术的隐喻。充满野心的"黑眼镜"想要借助飞行石的力量来征服世界,孩子们的任务则是阻止这一切。最终,他们通过吟出自毁的口令让空中堡垒彻底瓦解,并由此挫败了反派,拯救了世界。

游民星空

  单看这个结局会认为两个孩子对技术的态度就是彻底否定,但事实上他们在片中也时常对技术的神奇伟大表现出天真的赞叹和美好的憧憬。由此可见,宫崎骏并非想要对一切技术都粗暴拒绝,而是想要去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眼光,去思考和发展同技术之间的新关系。这一点只要结合他对开放合成的使用就能清楚地看出来——"黑眼镜"和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与其说是技术和反技术之间的对立,倒不如说是电影性与动画性之间的区别。

游民星空

  他们虽然都身处在一个无法回避技术存在的世界里,却在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理解技术。当"黑眼镜"坚持以弹道学的逻辑去操控技术、并将整个世界都视为目标的时候,孩子们则建议我们用另一种不同的逻辑为出发点,去发展一种与技术的新关系。

  由此可见,宫崎骏无论在技巧上还是故事文本上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通过动画来思考关于技术的问题。他一方面经由文本指明以弹道学逻辑为依据的旧关系可能导向的毁灭结局,另一方面则通过开放合成将人们从旧关系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同时去思考新的可能性。

结语

  聊到这儿,我们已经看到宫崎骏是如何将开放合成同技术反思的深层内涵结合起来的了。宫崎骏借由飞行的主题让影像层面和文本层面的思考交汇在一起,令它们完美贴合,共同传达出他对于人与技术的现存关系的隐忧与挑战,以及对更良性的技术关系的展望。

  可以说,宫崎骏的动画不仅通过故事和人物来传递意义,也通过对影像的操控来传递意义。而这,就是"动画机器"的真正内涵。换句话说,他之所以了不起,就因为他的动画让我们真正见识到,动画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的。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上一页 1 2 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微信公众号搜索「动画学术趴」关注,与你一起见证中国动画的未来。
解读世界级动画学术巨著:宫崎骏有什么了不起?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81916024123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