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的琴 是如何成为杀人兵器的?

FTD
2018-12-28 15:15:06 浏览:0 0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华夏文明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器具,而琴作为其中地位最崇高的一个,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当琴师拨动琴弦的时候,流出的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饱含音乐之美。不过每当我现在想起古琴,除了高雅的配乐,脑海里还会连篇浮现出小说、游戏里的高手们手持古琴,谈笑间对手灰飞烟灭的场面。琴是何时成为杀人兵器的?这次在游民讲武堂里,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游民星空

  有关于琴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在周朝的《诗经》里见到。《诗经·小雅·鹿鸣》有“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有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周朝,就已经是一件在民间有所普及的乐器。古人爱琴,社会各个层面的活动都离不开琴,除了重要的祭祀和雅乐,琴也和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会弹琴还能帮你追到心上人呢。甚至琴在古代的战场上也有所表现,成为了运筹帷幄的军师们手中的利器。

游民星空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是古代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说的就是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马谡驻守街亭失败,司马懿率领大军乘胜追击直逼西城,这时城内只有寥寥千名残兵,根本无法正面迎敌。武侯面对危机处变不惊,头戴纶巾手摇羽扇,在城楼前焚香操琴,高歌昂曲,纵然有千钧重负仍能神态自若 。虽然只是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但还是作为经典案例被收录到《三十六计》里,在民间广为流传。

游民星空
孔明独自登楼抚琴,让司马懿疑中生疑

  东汉蔡邕所撰的《琴操》中,记载了一段孔子和弟子们去宋国游说时被甲士围困,孔子“弹琴而歌”解围的佳话。阳虎是鲁国权臣,一直被宋人记恨。孔子路过宋国匡邑的时候,当地人见孔子的相貌和阳虎相似,误把孔子认做了他们的仇人,就派出了带甲的士兵们把孔子师徒团团围住。孔子的大徒弟子路性情直率暴躁,被宋人围攻后暴跳如雷,想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孔子温和地制止了他,让子路“弹琴而歌”,自己坐在地上相和。“曲三终,匡人解甲而归。”孔子用琴音退敌,以平常心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恶战。

游民星空
孔子在危难之际弹琴来抚慰人心

  “心以生声,声以成歌”,古琴流露出的旋律,其实就是弹琴者的心声,弹琴者闲静和谐,中正不阿,弹出的琴曲就能让敌人放松警惕,甚至失去战意。在生死相搏的战场上,在刀剑的映衬下,更显得从容不迫,淡定自如。

  可以看出,在古代记述的故事里,琴在战场上起到的多是劝退而不是杀敌的作用。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琴是如何成为“杀人兵器”的,就还得从大众熟悉的题材——武侠小说入手。武侠体系里的武功分为内功与外功,用琴音杀敌,发挥的就是内功。武侠小说的内功概念应该诞生于1932年,它的“发明”人叫李寿民,笔名还珠楼主。李寿民在小说《青城十九侠》中第一次提到“内功”,并在作品中提出武当派是“内家功夫”,少林派是“外家功夫”的“学说”。

  所以在此前的中国古代小说里,无论是清朝的《说唐》中力敌万人的李元霸,还是明朝的《西游记》里的各路神仙都没有内功。李寿民本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要当属《蜀山剑侠传》,抛去情节不谈,本书在法宝的设计上极富想象力,书里的五蕴妖琴、洞灵筝等,都是以弦乐器为武器。后来的RPG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就直接借用了书里的不少设定。在李寿民之后, 金庸等人接过李寿民的旗帜,把内功“学说”进一步发扬光大,创立了各种武林门派和武功心法。

游民星空
李寿民可以称得上是如今大陆津津乐道的“武侠小说”的开创者

  内功“学说”的诞生,让一些的奇门兵器的登场变得更加自然。文学创作者们力求让每个人物都具备鲜明的特点,极富想象力的非常规武器,不仅让江湖人物之间的打斗变得丰富多彩,还能体现一个人物的个性和处事特点。兵器林林总总,理念上各有不同,琴的在汉文化里的崇高地位让它有着太多的故事和文化意义,对塑造角色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也被收录为了武侠小说“兵器库”的一员。

游民星空
剑式琴——古琴外观的一种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逆水寒专区

1 2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武侠小说中的琴 是如何成为杀人兵器的?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8/2018122717083956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