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法国发行商Titus互动完成了它对Interplay过半数股权的收购,并与威旺迪(Vivendi)集团签定了长期的协议,由威旺迪执掌Interplay游戏作品在全球的发行,这家公司原有的领导层相当于已经被架空,这次变故也直接导致原公司创始人布赖恩·法戈被扫地出门。布赖恩·法戈曾亲手创办了黑岛制作室,他的离去宣告了这家公司原有的“来源于玩家,服务于玩家”的游戏制作理念,在资本的运作中已经风雨飘摇。Titus看重的是Interplay的那些金字招牌,但他们对这家公司的财政状况显然预估不足,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8年,Interplay总共欠下了约5千9百万美元的外债。最为致命的是,Titus这家法国公司本身一直以来就经营不善,再加上当时整个游戏行业的不景气,稍有实力的发行商都可能面临着来自像电子艺界这样的大鳄的吞食,他们收购Interplay正是想借此扭转公司所处的被动局面,但不曾想此举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他们也陷入了更深的财政困境。自接手Interplay起,Titus一直忙着干的事就是还债,还债的方式无非是缩减开支、裁员、关闭制作室、变卖家当和知识产权——Interplay于2004年以117万5千美金将“辐射”后续作品的制作权和发行权卖给了Bethesda Softworks公司。直到2004年,也就是黑岛被解散的后一年,Titus已经无以为继,在法国本土宣告破产,但这并没有影响到Interplay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继续存在,而Interplay如果不想跟着关门大吉,必须继续为自己的债务寻找新的解脱方式。
乔希·索亚最初是《冰风溪谷》的网络管理员,在黑岛的经历让他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设计师
一直号称《辐射3》的“范布伦”计划正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步履蹒跚的前行,2000年才加入黑岛的乔希·索亚担任主设计师。年轻且极具个性的乔希·索亚不是黑岛的元老,但他传承了老一辈黑岛人,如克里斯·阿瓦隆等人的衣钵。尽管乔希·索亚一直坚守着这个计划,希望它能够获得转机,但《范布伦》最终还是带着所有“辐射”饭们的一声叹息死在了半道上。
NMA是一家由玩家自创的“辐射”专题站点,在全球的“辐射”爱好者中有很大的号召力。《范布伦》倒后,NMA联名所有的“辐射”玩家向Interplay发送了一封请愿书,这封请愿书的标题是“我们要《范布伦》(《辐射3》)”(We want Van Buren-Fallout 3),请求Interplay公司重建黑岛,继续“范布伦”计划,并叮嘱Interplay不要再重蹈覆辙,抛弃PC玩家而觊觎家用游戏平台。这封在商人们的心目中激不起任何浪花的请愿书,一时间表达了所有“辐射”玩家们的失望和悲伤之情。
2005年3月31日出现了另外一件略带苦涩的“趣事”。RPG Codex网站发布了一则新闻,新闻称Bethesda Softworks公司已经雇佣了Obsidian制作室——这家制作室的核心成员都来自原来的黑岛——的一些设计师,Bethesda执行制作人托德·霍华德“煞有介事”的说,“鉴于玩家对‘范布伦’计划的渴望,我们将除了自己开发《辐射3》之外,还将把‘范布伦’计划列为《辐射4》,转交给Obsidian来制作,但游戏还是由我们发行”。这则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的新闻后来被证实只是RPG Codex网站和所有“辐射”玩家们开的一个愚人节玩笑,但这个笑话让所有忠实的“辐射”饭们泛不起半点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