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新闻中心 > 正文

盗版?市场?玩家?到底是谁毁掉了单机游戏

2013-04-28 12:53: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陆夫人 编辑:小峰 浏览:loading

不过不知道应该说宽宏还是说心大,任天堂公司对于这个事情态度一直不温不火。只是一直不清楚成龙叔叔如果知道,自己当年代言的小霸王其实是个翻货会作何感想,恭喜成龙大哥。

但是世嘉的态度就和任天堂态度截然不同,正因为世嘉它给中国引进了他们的MD(黑卡机),所以世嘉屡次“骚扰”我们中国的有关部门了,对游戏市场展开过多次范围很大,而且“无差别”地清理行动。

笔者觉得这或许就是正版与盗版之间首次正面的交锋吧。总的来说,尽管这些行动没有治本,更没有让世嘉过上好日子,不过却让我们中国的游戏市场着实清净了好一阵子。

游民星空
回忆童年,小学时候在数次“双百”的攻势下,终于可以让自己老妈“切肉”了,但是想到家附近的孩子一个个买的、玩的都是黄卡机,所以想特立独行的笔者一冲动就让老妈掏了近500大洋买了黑卡机,之后我这个洋洋得意地小屁孩就开始在小伙伴里“挨家挨户”地炫耀……然而现在了解到详情才知道,当年引进中国的正版世嘉MD游戏机,没1000多是拿不下来的,原来笔者童年的炫耀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尔……

不过,笔者的“狗鼻子”对于主机方面的历史故事嗅觉并不是特别的灵敏,所以仅以此作引,还是让我们快进到1996年,快进到这个中国电脑游戏正式开始的年头。

因为在这一年,在美国的EOA中国办事处(95年进驻,其实就是现在的美国艺电——EA)、法国的育碧上海(96年年末进驻)和台湾众多代理商(以软体世界也就是智冠电子为首)这三方势力的共同促进下,我们中国电脑游戏市场正式开锣了。

游民星空
早期引进的正版游戏,长约30厘米的大盒一直体现出那种厚重感,虽然里面只有1~2张碟片和一本说明书。

不过想想那时候,我们中国的游戏市场出过很多“趣闻”:比如当时代理商和发行商是分开的(现在都没弄好),不完善的分级制度放进来很多“漏网之鱼”,以及很多中国自己的游戏公司都是某某大学的“副产业”(新天地之于北大,奥美之于武工,东方娱动之于交大)等等。

瑕不掩瑜,虽然有这些问题,我们当时的游戏厂商还是挺了过来。而且正是因为那时候的外商冲击,激发了中国大陆单机游戏界的迅速发展,我们中国自己的代理公司出现了(比如奥美电子和新天地),中国独立制作游戏的公司也成型了(比如当时的联盟工作室),这一份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直持续到了千禧年……

是的,好景不长,没等把这个世纪之年挺过去,盗版产业就开始跟着一起凑热闹了,它们轻描淡写地对着还没熬过“五年计划”的游戏产业打出了一张“杀”,上书三个大字:价格战。

价格一直是盗版厂商的优势,想想当年的中国游戏界,正版主机游戏不下200,正版电脑游戏不下100,而那时候房子才1000多一平(此为笔者童年时城市房价)。难道那时候游戏开发成本真的那么高?不是的。

游民星空
同样的游戏,同样的双CD,一个10块,一个近百,如果你的心理天平稍微地倾斜,觉得会有同样游戏体验,那么盗版就赢了,哦对了诸位玩家老爷不要执着为什么是一款恋爱养成游戏。笔者我买都买了……

以八比一的比例将人民币折合成美元就会发现,当年来卖游戏的EA和UBI他们的价格完全是按照世界角度走的,在当时,代理游戏的费用有时都不超过十万人民币,你卖出一万套就挣回来了十倍,所以这种高回报风潮直接把其他中国的游戏代理商给带跑了。

尽管老外的游戏质量要略高一筹,可……可大家一起高价格,玩家就窘了。

当时的游戏玩家们普遍低龄化,金钱基本都是父母在管。就这价格,就算勒紧裤腰带一年也买不了几款游戏。但是,玩家们看着手里大把的空余游戏时间,再听着那些光名字就很霸气的游戏,立刻产生了连锁反应:谁不买盗版谁傻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游民星空APP
随时掌握游戏情报
code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好物推荐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