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GTA:圣安地列斯》的“热咖啡”事件终于为GTA引来了一次最大的麻烦,游戏原本的隐藏模式包含色情内容,在正式发售后可以通过补丁解锁。事情暴露后立刻引发轩然大波,R星方面开始企图辩解说这是黑客自行修改的结果,但前员工出面作证,最后他们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自己的漏洞。
游戏发售后的第二年ESRB做出修改,首次把主机上的游戏评为AO级别(成人),意味着圣安地列斯不能在零售店等地发售,R星不得不先后花了2500万美元回收游戏修改后重新推出。而好不容易抓住机会的社会各界立刻穷追猛打,希拉里·克林顿指名道姓表示GTA是破坏孩子纯洁的游戏,作为游戏原型的洛杉矶等城市相继向Take-Two提出诉讼,著名的反游戏律师,一向把任何青少年犯罪和GTA优先联系起来的杰克·汤普森幸灾乐祸“我很乐意帮忙主持Rockstar的葬礼”。(作为回敬,R星在GTA4里安排了杀掉律师的任务)
屋漏偏逢连夜雨,Take-Two的财务丑闻在这段时期爆发,首席执行官和财务官相继落马,董事局被重组,即将被收购的传闻纷纷浮现,公司内部萦绕着一股不安的气息,R星很多重要开发人员陆续辞职,他们临走前不忘提出对豪瑟兄弟的指责,认为他们凭借GTA的成功忘乎所以,把自己当成游戏中的主角肆意妄为,开发《侠盗猎魔》这样的游戏完全是出自个人兴趣。
很大意义上,这些指责并非无中生有的污蔑。GTA从诞生第一天开始,从制作人到玩家都很清楚这款游戏的初衷是什么,就是在现实里不能完成的犯罪行为,这是在玩家拥有高自由度后所最容易满足的事情。要说GTA里面的暴力元素是否会对青少年玩家产生影响,答案应该也是肯定的,只是在豪瑟兄弟看来,这并非他们最优先考虑的,事实上R星所以能成功渡过那几年的困境,凭借的不是公关出色,或是态度诚恳。而是因为GTA的几千万实际销量足以在扣除应付各种麻烦的费用后还能赚到天翻地覆,市场选择的答案。当它已经发展成一个能创造10亿美元市场的游戏时,《GTA5》的发售已经足以和《星球大战》或是《哈利波特》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一环。
《GTA3》诞生10周年的时候,丹·豪瑟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对GTA系列一直以来争议内容的看法时,他的回答依然如当初热咖啡事件后的简单直接。“对精神有问题的人,玩游戏和看圣经都能造成犯罪”。在他看来,R星游戏最不和谐的内容,也并不会超过电影和书籍尺度,区别只在于游戏产业的相对弱势才被屡屡拿来当靶子。或许当GTA6在未来的几年里登陆PS4和Xbox One时,新一轮的类似剧本依然会重复上演,这个名字和它固定风格的封面一样,代表的始终是玩家的本能选择,暴力、激情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