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虽然不带《古剑奇谭》的数字序号,但这个更名其实是类似《新战神》的做法。在剧情上它仍然是《古剑奇谭》世界观下的正统续作。
得益于技术的飞跃(如虚幻五引擎的应用)以及团队的持续成长,《古剑》的资源投入和整体观感实现了显著式提升。角色动作出招更加真实合理,格挡、闪避等精确交互体验更加精准,角色的成长和构筑系统也更为丰富多元。曾经在《古剑奇谭三》中因条件限制未能充分实现的动捕、面捕技术,也在《古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角色表现力大幅增强。
“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古剑》仍然会是一个《古剑奇谭》玩家们熟悉的ARPG游戏。我们不会把《古剑》做成一个类魂或者高难度的硬核动作游戏。虽然精准闪避、格挡这种元素还是有,但我们的策略是在保持战斗乐趣的同时,通过丰富的探索内容和角色养成系统,让更多玩家能够顺畅地体验故事。当然,挑战性的内容依然会存在,为寻求刺激的玩家提供选择。不过哪怕主线中存在某个有难度的敌人,玩家通过探索和养成后也能没太大压力的过关。”对于游戏的类型与难度,项目组是这样向我们介绍的。
“那我们会在《古剑》中看到熟悉的角色和故事吗?”我问。
“故事和角色永远是《古剑》的灵魂。我们采用了更现代、更电影化的叙事和演出方式,但故事的内核、那份独属于‘古剑’的气质——对中华文化的诠释、对人性的探讨、对情感的细腻刻画——是始终不变的。讲好触动中国玩家的故事,是我们的初心。”
“这样决策的话,《古剑》的海外推广又要怎么实现?”我忍不住问道。
“我觉得对于《古剑》来说,这个问题可能不存在中间选项。对我们而言,首要且核心的任务,就是服务好支持我们的玩家,讲好我们最擅长表达的故事,把游戏做好玩。我们也相信,只要作品本身足够优秀,体验足够扎实,自然就能够跨越文化的界限,吸引海外玩家主动来了解这个世界。专注于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播。”
“项目组对这款产品的期望又是怎样的?”
“先活下去吧,挣到能开下一部的钱。”是的,他们一直都很务实。“我们希望能一直走下去,才为玩家展现更多内容。”
在制作组口中,对《古剑》的整体描述是这样的。
这是一款深植于《古剑奇谭》国风底蕴与中式美学的ARPG正统续作。玩家将扮演一位地府司判,踏上一段引渡亡魂的冒险之旅。游戏将像其他《古剑奇谭》作品一样,有丰富的收集养成要素,但主线流程不会像以前老古剑那么长。
“我们对项目目标有一个清晰认知。”制作人说,“所以我们始终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最好的结果。如果资源有限,我们会选择更聚焦的方向。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专注于在可控范围内做到极致,确保作品能以完整、精良的姿态呈现给玩家,烛龙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做的。”
宫崎英高与腾讯副总裁马晓轶的对谈中曾说过,一个大型项目可能要做1500个决策,这1500个决策中至少做对1200个,游戏才能成功。
在东亚游戏以制作人为核心,重视产品调性与独创性表达的生产模式中,这些关键决策对项目最终命运的影响只会更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更高。
制作大型游戏项目,充满了无数的决策与挑战。我们深知其中的不易,也由衷敬佩所有在国产单机领域耕耘的创作者。每一个成功的作品背后,都是团队无数次试错、学习与坚持的结果。
烛龙这个团队一路走来,也经历过探索的艰辛。过往的经验教训,让他们学会了更加审慎地评估风险,更加务实地规划路径,也更懂得聚焦核心、抓大放小。
“在中国制作单机游戏,需要理想主义的热情,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耕耘。我们愿意做这样一群务实的坚守者,在现实条件下,一步一个脚印,将心中的故事世界呈现给大家。
《古剑》,就是我们这份坚守与成长的答卷。”制作组这样说道。
在中国做单机游戏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理想主义的事情。但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理想主义者扶不起中国游戏,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们,大概是可以的。
如今来看,《古剑》似乎也是这个样子,我谨慎地期待着。
“好起来了”,这是我提前看完《古剑》首曝PV后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
哪怕7年前的《古剑奇谭三》已经因为脑内滤镜被渲染充分,《古剑》第一个PV依旧因为UE5的加持展现出了超过前作至少两个世代的质感差距。
7年前《古剑奇谭三》的画面、体量、APRG玩法设计已经是当时国产单机游戏的巅峰,而那年国际市场上的主流大作是《新战神》《荒野大镖客2》《怪物猎人:世界》《刺客信条:奥德赛》,差距大到令人绝望。
而今,虽然可以望见的国产3A作品,在数量上仍与中国游戏市场体量不甚匹配,但在质感上,它们却只落后国际头部厂商一两个身位了。几个已经立项、首曝、发售的作品,展现出了中国游戏人在20多年间,于技术、管线、市场营销层面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并且向玩家、投资者传达出了“可行”的乐观信号。
作为一个遥望业内的游戏媒体从业者,这两年我一直有着身处特殊历史拐点强烈激荡感,市场、政策、玩家观念的快速变化触动着局中的每个人,特别是那些早已学好武艺,等待着转型与时机的开发团队,世界清晰地向他们说着那句话。
“变局已至,大事可为。”
这无疑是个好的开始,甚至,早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