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块你不难发觉:Face ID并不是一把恒久不变的锁,它重点还表现在自我学习进化:如果机主今天把络腮胡子刮了,它会迟疑一段时间,觉得这个人似乎是机主但不确定,这种情况下会要求输入密码,并记录机主没胡子的样子;但如果机主媳妇直接用密码解锁了,它也会知道这个人跟机主完全不像,不用学习记录她的面容。
当然,Face ID会有一定局限性,比如长得很相似的双胞胎有可能误认,13岁以下儿童也不建议使用,因为他们的面部特征还没有发育成熟。
以上是这次我们关于iPhone X在Face ID上的体验。由于外界对新技术缺乏信心,也有可能是出于对习惯的迷恋,此前曾有不少传闻称苹果将在下代产品重启指纹识别——屏下指纹。但仅从成熟度来考虑,这样的担忧现在看来有些多余。
关于UI:吐槽刘海之外,还有新话题
尽管苹果在“刘海”区域放下了多达八颗传感器,可以说新机大量改变均出于这一区域(当然A11仿生芯片仍旧是核心),但似乎人们仍旧把吐槽毫无保留的送给了这块异形切割屏幕。
事实上此前不少iPhone X真机UI曝光图显示,应用在刘海区域的显示都不够完整:
竖屏情况下:有些应用只使用屏幕一部分空间,刘海和刘海周边区域被闲置(适配不完整);
或者利用了整块屏幕显示区域,但刘海直接遮挡了一部分显示(仍旧是适配不完整的问题);
当然就算是完美适配,从目前的解决看,仍旧是“刘海左右显示时间通知等相关信息,刘海左右相当于通知栏”;
横屏下这个问题更尴尬,不像竖屏刘海左右可以用来当做通知栏:横屏下刘海注定会遮挡一部分显示空间(现场我们使用苹果自带播放软件,在完美适配后仍旧没有给出新解决方案)。
虽然我们不担心iOS生态应用适配速度,但遮挡显示问题,会一直伴随这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