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处理器为64位6核CPU,含2个小核和4个大核,GPU则是3核心设计。该芯片拥有六个核心和43亿个晶体管,对比苹果A10 Fusion,4个大核的速度提升最高可达70%,两个性能核心的速度提升最高可达25%之多。”
先来说跑分,这次iPhone 8是2GB RAM配A11仿生芯片,iPhone 8 Plus则是3GB RAM。体现在跑分上,后者的多核成绩略微高一点。
iPhone 8和8 Plus跑分对比iPhone 8和8 Plus跑分对比
这个成绩与发布会上菲尔席勒讲到的提升25%和70%吻合,不过比起A7之前动辄性能翻番来说,也可以看出,在历经几年大跃进式的提升时候,苹果也放慢了单纯性能提升的脚步,把重点划在了能耗比(10纳米),机器学习,以及GPU提升上——在抛弃了多年合作厂商Imagination之后,苹果自己设计的GPU性能比上代提升30%,也是AR和AI的需要。
点评:
先来回答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我们并不能超验的认知到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比如你也不知道“更好用的手机应该什么样”。在这方面苹果依旧是行业最主要的推动者,尽管初期必然会伴有争议和学习成本增加。
接下来则是产品上的一些细节,iPhone X正面带来了新视觉,提升了屏幕利用率、改变了交互逻辑;基础体验上充电应该会更快(毕竟理论快充还是有效的,只是充电套装可能要400元人民币左右),作为一款小尺寸iPhone续航则和Plus版接近,这些都是好事。
售价虽然被默认接受,但仍旧是一大问题。毕竟如今看来iPhone 8更像是前几年iPhone SE的定位(这一代的配置,上几代的外观),正牌旗舰如果长期维持在万元水准,我觉得苹果以后还要加上“奢侈品”这个标签。而这样会不会把一部分用户拒之门外,我们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