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存在的出(huan)路(xiang)
游戏平台相互竞争和矛盾的爆发并不仅仅存在于手机和掌机,众所周知,PC和家用机也多少陷入了这种境地,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是,家用机平台正在逐渐稳住阵脚,尽管所谓“次世代”的进化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我们对于“次世代”的定义,但是游戏硬件厂商在家用机市场所表现出的灵活能动性还是让我们持有乐观态度的。
“既然让我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市场,那么我们就去顺应市场好了。”从这种理念为出发点,以XBOXONE为例,次世代家用机普遍提供了类似机顶盒的功能,产品定位也从简单的“游戏机”转变为了“家庭多媒体交互设备”。在实现了更加全面的网络服务的同时,甚至通过动作捕捉,语音识别等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多媒体和社交体验。
这种转变对于掌机市场应当是同样适用的:增加掌机的附加功能,拓展使用范围,有助于游戏掌机的使用和推广的。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核心玩家又会提出质疑:“掌机功能再丰富也很难达到手机的水平,而且我们购买掌机,就是想玩游戏而已。”事实确实如此,和手游平台相比,“在游戏机环境下开发应用软件”和“在手机环境中开发游戏”,哪一个更加省时省力呢?答案不言而喻。再者,现阶段的掌机设计很难让人接受用一台游戏机去使用那些在手机、平板上使用的应用软件,因为掌机不可能制作得像手机那么轻便。因此,除去开发成本和开发环境的问题,掌机依然存在着一个致命的软肋——硬件配置。
手机制造并非任何一个厂商的专利,这个年头,不管是教英语的还是卖空调的,有钱、任性,谁都可以在手机市场分一杯羹,正是由于这种开放式的竞争和生产制造环境,手机的硬件更新几乎是日新月异,无论是屏幕分辨率、显示水平,还是CPU的处理功能和内存容量,在残酷的手机市场,从来都不缺少标新立异的高配机型的推出,而在掌机平台,以PSP为例,这款掌机的寿命长达9年之久,即便是算到后续主机PSV正式推出的2011年,PSP的主流使用周期也大致有6至7年,横向比较,6到7年的时间放在手游领域会产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呢?掌机开发成本高,并且一经推出就几乎确定了其硬件配置和能力水平,在短时间内又是很难做出什么调整的,频繁地开发后续主机更是劳民伤财,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掌机的这一弊端将会彻底抹杀掉其生存的资本呢?
至少在笔者看来,掌机的出路是有的,实现的可能性暂且不去深究,在此,笔者仅仅提出一些拙见甚至说是一个貌似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谷歌模块化手机Ara”。作为最重要的组件,Ara手机的核心谷歌自行设计的铝制骨架,其包括通讯模块和备用电池,而包括屏幕、处理器和电池在内的零部件都将能以模块形式接入,最终组成一部完整的手机。Ara可以让人们在未来无需再购买全新的手机,只需更换不同的零件模块即可完成硬件升级,这看上去是手机市场的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