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讲武堂:论操纵二战坦克的“正确姿势”

最后的防线
2016-03-12 21:03:52 浏览:0 0

误区3:重坦被击穿后可以坚持作战 事实:这么想的坦克手已经死了

  这个误区从红白机上的《坦克大战》开始,持续到了《红色警戒》,进而延伸到了《坦克世界》中。在我们的印象中,生命力顽强似乎是重型坦克的专利——毕竟,电子游戏曾向我们灌输了这样的概念,体格庞大的角色注定是肉山,所以抗打击力应该强一些。

游民星空
在真实的战争中,让重型坦克和轻型坦克丧失战斗力的,有时往往都只是一枚炮弹

  这当然是一种误区,或者说,是厂商为“游戏平衡”故意进行的设计。从二战的经验看,重型坦克存活的概率确实更高(因为它们的装甲更难被击穿,且不会经常被投入拉锯战),但开头的说法仍是一种“想当然”的结论。

  在穿透装甲后,一枚炮弹给中型坦克带来的破坏,与重型坦克几乎是完全相同的,面对横飞的金属碎片,重型坦克内的弹药、燃料、设备和人员也一样脆弱。更重要的是,即使第一发炮弹命中,所有成员都安然无恙,但下一发炮弹很快就可能降临——因为中弹意味着,你的位置已经暴露了,假如不弃车,当第二发炮弹飞来时,你也许将不会再得到幸运的保护。

  需要指出,在历史上,确实有装甲被击穿后,乘员坚持作战的事例,苏联第7近卫重坦克旅的米赫耶夫就是其中之一。

游民星空
1945年4月,在柏林作战的一辆“斯大林-2”重型坦克,米赫耶夫就是这种坦克的乘员

  1945年4月,在突入柏林一个街区时,他的“斯大林”坦克被藏匿在建筑中的100多名敌军包围,当车辆炮弹耗尽,装甲被火箭筒击穿、同伴相继阵亡之后,米赫耶夫独自操纵机枪向敌军开火,直到救援在第二天赶到。当然,这种行为更多是基于理智的战场判断,而非个人英雄主义:考虑到弃车后,他必然将处于枪林弹雨之下,逃生其实比坚持作战更为危险。

误区4:指挥官可以开启“上帝模式” 真相:坦克战大多是混乱和无组织的

  如果对二战时期的坦克战做个比喻:它有时就像两队人马遭遇后,毫无章法地开始相互厮打;有时,就像是双方都在挂机,对速战速决缺乏热情。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所谓“战争迷雾”,具体来说,它是沟通不便和战况复杂联合造就的结果。

  首先,简单地说,二战时期的坦克,沟通实际非常原始,更没有一目了然的电子地图。在混战之中,指挥官获得的战场信息零星且不充分:事实上,直到1945年,也只有美国和英国坦克普及了无线电,从带着杂音的对话中,指挥官只能了解到:哪些属下已经阵亡,哪些依旧还在战斗,以及他们大致遭遇了什么。

  另外一个原因,是战场上会发生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这让战斗很容易偏离计划。比如说,在攻击一个城镇的过程中,40辆坦克在出发后,突然侧面遭到伏击。此时,有10辆坦克调转方向,去应对威胁,另外10多辆坦克则陷入了镇外的灌木丛沼泽地,剩下的则在混乱的街道上各自为战,与看得见的敌军步兵和火炮杀得不可开交,此时,所谓的“大规模坦克战”,早已沦落成了无数零星的、不受控制的战斗的集合体。

游民星空
二战期间,坦克战实际是众多仓促爆发的、战斗的集合体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流逝,部队的损失将会加剧,这让组织坦克战更加困难。因为此时,装甲部队指挥官们通常采用的做法,不是把剩下的车辆集合起来,用于孤注一掷,而是配合步兵掘壕据守,或者发起零星的战术反击,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悲剧,并让坦克发挥更大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坦克实际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移动火力点,至于施展“坦克战术”更成了一种侈谈。

  在理清了上述误区之后,我们将转向下一个问题:在前线,真正的坦克指挥官,为赢得胜利该怎样做?在这里,我们将分别介绍盟军、德军和苏军战术的发展和演变。

英军的坦克战战术:一意孤行,终致恶果

  虽然一战期间,盟军是使用坦克的先驱,但二战中,他们走的弯路也最多。在二战爆发前,许多军事理论家坚信:坦克足以横扫战场,因而不需要其它兵种的配合。

  事实上,这种想法完全是自欺欺人,并且忽略了坦克自身的局限性。在这个问题上,甚至坦克战的理论先驱——约翰·富勒都显得非常天真:在他眼中,敌人仍然像一战时那样,完全没有反坦克手段,甚至看到坦克,他们都会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游民星空
“不列颠击败希特勒的武器是坦克”——这张战争初期的海报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英国军队对坦克的看法:即战场上的万灵丹

  不仅如此,他还隐瞒了当时坦克的缺陷,尤其是它们需要其它兵种协助的事实。比如说,当坦克部队在平原上展开时,几门远程火炮就能让它们裹足不前,这时坦克就需要炮兵的掩护展开还击;而假如其他兵种无法跟上坦克部队的步伐,坦克很容易极易遭到敌方的反扑,并在耗尽补给后被各个歼灭。

  事实上,这也是盟军在二战初期暴露出来的弊病,然而,即使遭遇惨败后,这些弊病还是遭到了彻底的无视:

  一方面,受到德国宣传机器的误导,盟军指挥官们错误地认为,德军之所以获得胜利,是因为他们组成了庞大的坦克集群;而另一方面,由于在1940年底、他们在北非以少胜多,击溃了士气低落的意大利军队,其信心也得到了不少恢复。而当德国人来到北非战场时,他们经常被英军愚蠢做法震惊。一些英军坦克部队经常还会在移动中开火,这是因为他们确信,经过“艰苦训练”,坦克在行驶期间,射击的精度完全能达到停车时的水平。此外为提高射击精度,英军坦克经常会停在开阔地上射击,此时,它们便成了绝佳的目标和靶子。

游民星空
1942年,一支装备“十字军战士”坦克的英军分队在北非沙漠深处休整

  在装甲部队的编制上,盟军的观念也非常奇特。由于认为“坦克可以横扫一切”,因此在战争之处,他们为装甲师配置的坦克数量空前庞大。比如说1941年11月,在北非作战的第7装甲师,它麾下拥有三个装甲旅,坦克总数达到了450辆,这一数字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7装甲师稀少的支援单位,只有1000名步兵和少量火炮。而在德国方面,一个装甲师中最多只有300辆坦克,却有至少4000名步兵,外加超过70门远程重炮。

游民星空
《战争雷霆》中的“十字军战士”巡洋坦克,所谓巡洋坦克,是专为离开步兵掩护、深入敌后而设计的,更注重速度和火力,相对忽视防护,这也是为了与当时英军的作战思路相互呼应,但其战场表现却是糟糕的

  仅从数字中就可以看出,在理论上中,配合每辆英国坦克作战的平均只有三名步兵,而每辆德国坦克却能得到了至少10名步兵的支援。事实上,直到1942年,英军才放弃了这些“荒唐”的做法,这要感谢他们的对手——德国装甲部队,在作战和训练方面,他们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争雷霆专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游民讲武堂:论操纵二战坦克的“正确姿势”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6/2016031218253136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