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战斧秘话 暗黑中世纪的狂野杀器

最后的防线
2017-03-29 20:10:56 浏览:0 0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改进体现在了手柄上,从14世纪开始,一些战斧的斧头上增加了一种名为“榫舌”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增加斧头与斧柄连接处的强度,并保护斧柄外露的部分。至于另一种改进则更为激进——这就是为战斧安装铁制或钢制的斧柄——在如此改进之后,战斧的重量大大上升了,其挥舞时的冲击力也大幅度增强,斧柄也不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折断。但这种设计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汗水和水汽容易在斧柄上遇冷凝结,导致其在使用时脱手。为避免这种情况,到15世纪中叶,一些工匠开始将斧柄设计成多边棱柱形,或者为其增加了护手。

游民星空
一柄采用了铁手柄的欧式战斧,另外,其还在手握处增加了几圈金属套,用于防止脱手

  随着火器等新式武器的出现,15世纪之后,战斧的地位早已不似从前,出于偏好,只有一些贵族和国王仍在使用它,这其中就包括了英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君主——理查三世。他的统治时间处在15世纪后期,当时,由于统治权的问题,英国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内战,交战的双方是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它们的纹章分别是红玫瑰和白玫瑰——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玫瑰战争”。

游民星空
“我会用沾满鲜血的斧头砍出一条路”——事实上,理查三世的生平确实和斧头有关

  从1461年开始,理查三世所在的约克家族掌握了政权,但内讧却随之此起彼伏。1483年,理查三世抓住机会,依靠阴谋夺取了王位,也正是这段不光彩的经历,令后来的历史作者们将他描绘成了一个阴暗残忍的人物。比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六世》,就曾给他安排了这样一句台词:“我会用沾满鲜血的斧头砍出一条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斧头确实与理查三世的生平有关,因为相关记录表明,他从年轻时起就开始使用这种武器——经过长期练习,他的右半部分肌肉,比如右臂、右肩和背部——要比左半部分更为发达。这些,再加上天生的脊柱侧弯(但并不影响骑马战斗),经常给人以一种印象,他是个天生驼背、左臂萎缩的心理变态。后来,他的失败、被杀,及其政敌的不断抹黑,更是让这位君主名誉扫地。

游民星空
理查三世的形象曾出现在了很多艺术作品中,这就是早前上演的英剧——《空王冠》中的理查三世,扮演他的是著名的英国演员“卷福”

  直到最近50年,他的形象才逐渐回归了真实,按照新的说法,理查三世虽然性格极为多疑和高傲,但依旧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但他的英名最终在1485年的博斯沃思原野战役中毁于一旦,当时,理查三世亲自指挥部下,与他得政敌组成的大军展开决战。在战斗的最初阶段,形势一度僵持不下,但此时,这位国王却犯了一个错误——为了速战速决,他亲自指挥卫兵发起了攻势,最初,他们几乎锐不可当,理查本人更是用战斧手刃了两名骑士——但就在此时,理查的坐骑却陷入了泥沼,他的敌人趁机一拥而上,将这位国王当场杀死。

游民星空
理查三世的最后时刻

  对战斧来说,这场战役也发生在一个转折点上——16世纪之后,战斧逐渐沦为一种仪式性的装备,其装饰变得更加华丽,而战场地位则被更轻便、或更符合战术需要的装备取代。其中,取代短柄战斧的是弯刀和剑,而长柄战斧则出现了和长矛融合的倾向。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士人使用的斧枪。顾名思义,它是长矛和战斧的集合体,其斧背上的钩可以把骑兵钩下来,枪尖可以穿破铠甲、刺击对方要害,在近距离对战时,挥舞斧刃的冲击力也足以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游民星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斧枪,它在样式上很像中国古代出现的戟

  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足以克制骑兵的兵种,瑞士雇佣军在文艺复兴时期声名显赫,他们装备的斧枪一度被其它军队广泛模仿,但在战场上,人们也逐渐发现,它们实际上并不如长矛方便和好用——在当时,为了克制敌方骑士,步兵们的战术莫过于手持长兵器、排成密集的方阵,但斧枪(2-3米左右)不仅在长度上不及长矛(3-6米),而且在挥动时需要一定空间,这一点实际和方阵作战的要求相互排斥。正是因此,随着时间流逝,斧枪逐渐远离了战线,一部分则成了卫士手中的仪仗,还有一部分游离在方阵外的、军官和士官的身份象征。

  至于纯粹意义上的战斧数量就更少了。在当时的欧洲,唯一还在战场上充当主力步兵武器的斧大多是双手斧,比如说苏格兰的洛哈伯战斧(Lochaber Axe),其长度可以达到7英尺(约2米左右),外形很像中国古代的斩马刀,在战场上既可以刺击、也可以劈砍,有时也会作为马上兵器使用。另一种有名的战斧是东欧地区广泛使用的月刃斧(Bardiche),这种战斧有长达60厘米的斧刃,但斧柄只有大约1.5米,显得头重脚轻,因此,其战场上的使用方式也只能是以劈砍为主。

游民星空
苏格兰人使用的洛哈伯战斧,它在样式上很像我们熟知的斩马刀

  虽然上述战斧都被使用到了17世纪,但需要指出的是,它们的登场舞台往往远离欧洲战事的中心。在这些地区,长枪方阵远远没有得到普及,在这种落后的战争环境中,手持重斧的勇士们依旧有用武之地。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中东地区:在16到18世纪,战斧仍是奥斯曼帝国骑兵的主要武器之一,其式样主要来自波斯(即今天的伊朗地区),也被叫做“tabar zin”,和欧洲战斧相比,它们更沉重,斧刃呈半月形,连同铁制手柄在内,最大长度能达到2米。

游民星空
在奥斯曼帝国、波斯甚至是印度地区广泛使用的战斧——“Tabar Zin”

  而在更遥远的东方,斧也在我国军队中抱有了一席之地,但其发展历程则和欧洲截然不同。在商周时期的战争中,斧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武器,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权力的凭证。在任命重臣时,皇帝会授予其节钺:其中,节就是符节,而钺实际是一种大斧,被授予它的重臣往往可以代替皇帝行驶一定的权力。

游民星空
我国古代兵书《武经总要》中描绘的战斧,事实上,在清朝期间,战斧仍然是绿营兵的制式兵器之一

游民星空
在我国文化中,斧也充当着鲁莽、勇武和叛逆的象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大斧的江湖好汉,如李逵和程咬金

  在春秋战国到唐朝的上千年里,斧一直在军队中屈居二线,但在宋朝和金朝,由于士兵的铠甲越来越厚重,有破甲作用的斧反而受到了青睐,并因此被骑兵广泛使用,同时,战斧的种类也出现了分化,比如凤头斧、开山斧,峨眉斧和锉头斧等。这些战斧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时期。

  战斧真正被淘汰是在17-18世纪,此时,火器已然成了战场上的主宰——真正专注使用战斧的民族和军队已所剩不多,而北美的印第安人就是其中之一。没有人清楚他们是何时、如何掌握了制作战斧的技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和世界其它地区一样,他们的战斧最初由木棒和石块制成,但当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他们迅速掌握了冶铁技术,并将其用在了武器领域。

游民星空
在这张宣传画中,《刺客信条3》主角手持的就是一把印第安战斧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初,整个北美是实际是一片危机四伏的蛮荒大陆。冲突经常在各路殖民者,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以及效忠于不同势力的印第安部落之间爆发。和欧洲的战争不同,这些冲突往往规模较小,而且以突袭为主,在这种环境下,战斧仍然不失为一种可靠的肉搏武器。许多印第安战士和殖民者都非常喜爱它,后来,美国人更是将其当成了军队文化的一部分——著名P-40“战斧”战斗机和“战斧”巡航导弹都以此为名。

  另外,18-19世纪,战斧的另一个忠实用户是欧洲各国的海军。虽然当时他们的风帆战舰上安装了重炮,但这些火炮发射的往往是实心铁球,仍然很难对敌舰造成致命伤害,要想令敌舰丧失战斗力,水兵们还是要经常跳上对方甲板,以便彻底将敌人解决——由此催生了对近战武器的需求。在17-18世纪,战斧在地面战场被淘汰的同时,英国海军却大量装备了登舰斧(Boarding Axe),这种武器的斧刃不长,斧背处增加了一个醒目的钩子,以便水手们攀登敌舰甲板时使用。

游民星空
英国海军装备的“登舰斧”——进行舱面肉搏时的武器

  在狭窄的舱面上,登舰斧的破坏力并不逊色于刀剑,它制造的伤口比刀剑更宽、更深,几乎可以瞬间让敌人丧失战斗力;而在非作战状态下,登舰斧还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用来砍断缆绳,清理各种障碍物。而在各国的陆军中,也从存在类似的情形:从18世纪开始,在法国,每支部队中都安排了一些特殊的士兵,在战场上,他们的任务是用大斧扫清各种障碍,而平时则负责砍伐树木,修建障碍物和掩体——这些士兵后来成了工兵部队的前身,至于大斧则成了他们的标志,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肩扛大斧、腰系皮围裙(用于防止被木屑扎伤)的工兵在法国阅兵式上出现。

游民星空
手持大斧,出现在阅兵式上的法国外籍军团工兵

  战斧最后用于前线搏杀是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它可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它们最初作为普通工具带上了战场,但在危急时刻被士兵们当做武器。比如一战中,就出现了所谓的“堑壕斧”,在狭窄的战壕中,它们制式的佩刀更灵巧、且更具有杀伤力。而在二战中,也偶尔有士兵在前线使用斧的例子,苏军炊事兵伊万·谢列达(Ivan Sereda)就是其中之一。

游民星空
《战地1》截图,手持利斧的德国士兵。和游戏中一样,在一战战场上,许多士兵也用战斧当做堑壕肉搏武器

  1941年,谢列达所在的第91坦克团遭到了德军的攻击,危急之下,谢列达抓起一把斧子躲进了掩体。这时,一辆德军坦克因为故障在附近停下了,乘员们纷纷下车进行修理。这时,谢列达咆哮着、拿着斧头冲向了坦克,当德国人钻回车内后,他跳上炮塔,用斧头劈弯了坦克的机枪,并大声呼喊战友们向坦克内投掷手榴弹。德国人显然没有见过这样的架势,在惊慌中向谢列达投降了——另外,这也许是冷兵器战胜坦克的唯一事例。

游民星空
反映谢列达事迹的苏联宣传画,他可能是唯一一位用冷兵器俘获坦克的士兵

  甚至在今天,在各国武装力量中,战斧仍保持着低调的存在感。比如,每个城市的特警都会准备几把大斧用于破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也采购了上千把斧子作为临时工具。但更多情况下,它们是出现在伐木工人、家具工匠、或是求生爱好者的手中,再也不会有利刃撕裂躯体,再也不会有头颅被它们斩下,人们甚至忘记了那些伟大的国王和骑士用战斧建立的功勋,它们代表了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时代——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庆幸的事情。


游民星空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荣耀战魂专区

上一页 1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讲武堂:战斧秘话 暗黑中世纪的狂野杀器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0329xtn_162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