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5:CS里的“B31” 世界最优秀的反恐冲锋枪

阿富汗上空的鹰
2018-11-17 20:34:05 浏览:0 0

  作为德国人的顾问,SAS协助了这次行动,并向德国人提供了震撼弹。他们和GSG-9一样列装了MP5,并对这把枪在这次行动很满意。很快,他们也遇到一场危机。1980年,6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闯入了伦敦的伊朗大使馆,并将26人劫持为人质。他们很快就被伦敦警方包围,而陆军所属的SAS特别计划小组(Special Projects team)也被通知前往附近待命。

游民星空
一名特殊计划小组成员,右大腿绑着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左大腿携带着MP5的备用弹匣

  情况在第六天直转急下,一名人质被恐怖分子杀害。他们宣称如果他们的条件没被满足,剩下的人质也将会在30分钟后被处决。警方决定将指挥权交予军队,SAS的指挥官接管了现场。SAS告诉当局在攻坚之后40%的人质可能会死亡,但情况已经不允许当局继续拖延了。

游民星空
正在突入大使馆的SAS成员(图源枪炮世界)

  SAS的攻坚由两个小组负责两个方向。其中一名队员,麦克·肯尼迪(Michael Kennedy),如此回忆到他们收到的训练:“当你冲进一个充满武装人员的房间时,首先向第一个动的人射击,没有必要区分敌我。他动了,就代表他在思考,而这很危险。”

游民星空
正在强行攻坚的SAS成员,右边的分队长一不小心在垂降时被挂住了(图源枪炮世界)

  在这个逻辑和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下,肯尼迪一开始向一个垃圾桶倾泻了20发子弹。但这并不是最有趣的情况,攻坚行动永远不会和计划中的一样。因为害怕击中队友,肯尼迪不得不用MP5的枪托猛击一个拿着手榴弹的恐怖分子的脖子,恐怖分子倒下后他的另一位队友才用两发子弹解决了这个威胁。尽管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像是一名队员的MP5K因为子弹质量不好而哑火。MP5在这次行动中被证明是极为有效,SAS队员对他们赞誉有加:

  “SAS大概在3年前采用了MP5,而这让我们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对于世界各地的特种部队,MP5就是武器中的劳斯莱斯。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基础款;一些人用着MP5K,短款;两名蓝队队员则在用MP5-SD,消音款——但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基础款。

  和之前的斯登林冲锋枪相比,MP5在300米开外更为准确。MP5有着一套滚锁架构,让它可以被更快,更简单,更安全的射击。其向下,而不是侧向放置的弹匣不易走火,且有15发和30发两个版本。抛壳方向也是侧向的,不像斯登林一样向下发射。加上很多其他的优点,MP5的品质也很高。即便没有按章程来清洁它,它依旧保持可靠。”

  伊朗大使馆人质案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尽管有1名人质在攻坚中死亡,但没有一名SAS队员死亡,而所有恐怖分子也都被击杀。从此MP5迈向了成功的道路,世界上最优秀的特战部队(Tier 1),例如美国三角洲部队(CAG),英国特别舟船部队(SBS),美国海豹突击六队(DevGru)等特战部队都有使用MP5的记录。美国和欧洲的执法机关更是对这杆优秀的武器青睐有加,HK公司甚至专门为FBI等美国执法机关特供了MP5/10和MP5/40。得益于大量的使用,MP5已然成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反恐冲锋枪”。

游民星空
洛杉矶警局的SWAT(图源枪炮世界)

结语:未来?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第一次有了优秀的延迟滚锁,有了能做一辈子的冲锋枪。两件快乐事情重合在一起。而这两份快乐,又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得到的,本该是像梦境一般完美的武器……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随着防弹衣变得越来越常见,冲锋枪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尴尬。军队背景的特战部队开始使用威力更强的短管突击步枪,美国警察在北好莱坞事件之后也逐渐换装全尺寸突击步枪,FBI也将自己的特供版MP5扔进了库存,只剩下欧洲和亚洲的警察仍在使用MP5。但随着全球恐怖主义威胁变得越来越严重,突击步枪和防弹衣也成为了恐怖分子的选择之一。因为其手枪弹那较小的威力,冲锋枪无法对手持突击步枪身穿防弹衣的重型恐怖分子进行压制,其退役只是时间的问题。各个枪械公司并不是没有尝试给这个枪种续命,但都没有取得太多成功。从FN公司的P90到H&K的MP7,全世界的厂家努力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但没有一个取得像MP5一样大的成功。

  一把枪的命运,要考虑到历史的发展。恐怖分子没有防弹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MP5的时代也跟随其而去。但在可预见的未来,MP5依旧会被储存在各国特战部队的军火库中,发挥些许余热。

游民星空

专栏征稿——点击参与!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反恐精英:全球攻势专区

上一页 1 2 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MP5:CS里的“B31” 世界最优秀的反恐冲锋枪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8/20181116xtn_162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