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原邦彦一直是日本动画导演里的异类。
生于1964年的几原邦彦,1986年作为第二期研修生进入东映动画,在90年代成了东映动画的顶梁柱演出家。虽说东映动画体制严密,历来却诞生了不少个性强烈的人才,远如宫崎骏、高畑勋,近则有细田守以及几原邦彦。
几原邦彦近照via:https://twitter.com/ikuni_noise/status/1125320769079205888
“舞台剧风格”——许多人这样概括几原的演出风格(不过几原认为自己的作品并不能这么狭隘地概括),而几原本人也确实钟情舞台剧这种艺术。
笔者认为,有两位对几原动画中“舞台剧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一位是对如今日本动画产生莫大影响的巨匠出崎统。而另一位则是戏剧家、导演、诗人寺山修司。
出崎统是一位为了达到效果而“不择手段”的演出家,他强调过要在一部作品中将“一个人完整的感受和思想贯彻其中”,因此他对当时的动画表现手法做出了许多革新。
其中最具舞台剧特色的,大概是他对光影的理解。如パラフィン(paraffin)影——即使用透明蜡纸放置在赛璐珞上对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遮罩,以得到舞台上聚光灯的效果,对画面信息进行聚焦;又如出崎统经常使用非自然光形成的夸张的影子,以制造画面的张力等等。
这一切并非是为“舞台剧风”而“舞台剧风”,而是出崎统物尽所用的表现(因为除舞台剧外,他还从实拍电影、漫画等媒介汲取灵感)。这位对日本动画贡献多项发明的匠人,其光芒自然撒遍整个动画业界,因此就算是像几原邦彦这样未曾直接在其手下担任助手的演出家,事实上也深受其影响。
而寺山修司对几原的影响则不仅在于构图,更重要是对符码在影像戏剧中的应用。如《少女革命》“黑蔷薇篇”中出现的,蕴含“告诉你存在着支配这个世界的天理之人”①之意的手指记号,就是寺山修司作品中常用的符号。
而寺山修司的御用音乐家J.A. Seazer也曾为《少女革命》创作音乐,《皿三昧》中为吾妻沙罗配音的歌手帝子同样也是寺山修司和J.A. Seazer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