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今晚留下来」,不明觉厉的洋文动画标题咋那么多?

动画学术趴
2019-07-14 17:48:56 浏览:0 0
— 天生而来:不可翻译的文化标出性 —

  作家与文艺评论家大桥崇行在专著《由轻小说所见的少年/少女小说史》中以《我的朋友很少》轻小说为例,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其通过将《我的朋友很少》中的一部分文本进行英文翻译后,展示在读者面前的英文译文顿时失去了日文原文所营造的“轻小说”感。

  对此,大桥崇行认为这是一种轻小说文本对于轻小说媒介所具有的动漫式想象力的“言文一致”现象。

游民星空

  《由轻小说所见的少年/少女小说史》封面

  与之相对的是,在我国轻小说翻译乃至动漫文化圈的交流中广而流传着一些“轻小说语用”,让人能够联想到“动漫文化”、营造出动漫式的“空气”。

  因此,由文本本身的表征与结构所带来的文化指向性,显然是ACG标题中外文元素的首要功用。

  型月作品《Fate》系列从2004年第一部文字AVG《Fate/Stay Night》初见端倪至10年后所发布的手游《Fate/Grand Order》的大热,已经成为ACG爱好者心中不可磨灭的丰碑。诚然,“Fate”这个双音节单词并不只是由于易于记忆的简洁——我们也可注意到在《Fate》走向多线并取得相当商业成就的今天,型月也从未放弃过《Fate/英文副题》的标题形式。

游民星空

  如果站在2004年的节点上看,奈须蘑菇等的这个决定显然是明智的—— 英文“Fate”显然比日文“運命”更适合金发碧眼呆毛的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所存在的、孕育于古不列颠亚瑟王传说的魔法与从者的奇幻空间下的世界观。

  因此,Fate本身所具有的幻想特征并非来源于其基于语言含义的所指基础,而是来自于其能指所具有的、天生而来的“语言环境”本身,以及由此延伸出、能够被直观体验到的符号神话。

游民星空

  《Fate》系列登场人物Saber(帅气盔甲与剑之下的吾王却有着154cm和42kg的“现实”人设。显然尽管以成年女性的标准来说都是显得袖珍了,何况是西方女性。)

  而《Fate/kaleid liner プリズマ☆イリヤ》的中译为《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但在笔者看来,原文中的“Prism(棱镜)”不但与“Kaleid(oscope) liner(万花筒的描绘者)”都有着映射故事中魔杖、红宝石等装置的功能,更是“一个符号参照一个符号”,贡献了之于魔法世界与伊莉雅精灵可爱意境内涵的直觉感官。

游民星空

  《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剧场版

  如果说《Fate》系列以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为题,其文化含义还并非如此鲜明,那么于2005年首次播出的《水星领航员》想必更具有典型性。虽然仍是发生在架空的外星球,但其城市构建完全以威尼斯水城为参照。《水星领航员》原题的《Aria》则来自于意大利语“空气,旋律”的含义,同时也是音乐术语中的“咏叹调”。

游民星空

  《水星领航员》的剧场版动画《水星领航员 The Avvenire》亦是使用了意大利语Avvenire(未来)一词,用以衬托本作所具有的意大利风情;而Rejet社基于“遥远异国故事”中少女与狼人等展开的游戏《Black Wolves Saga》系列的《Black Wolves Saga -Weiβ und Schwarz-(黑狼传奇:白与黑)》所使用的德语要素,想必亦与其作品中源于猫双子的德语贵族名字有着一脉相承的意义。

游民星空

  《水星领航员 The Avvenire》剧场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微信公众号搜索「动画学术趴」关注,与你一起见证中国动画的未来。
文章|不明觉厉的洋文动画标题咋那么多?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9/2019071416082960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