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能追溯到五千年前?古人如何预知阴晴雨雪?

大脑斧
2020-10-26 16:50:00 浏览:0 0

花样百出的宋朝“气象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宋朝在天文和气象方面的探索成果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朝曾在城市中建立了街鼓制度,每天让专人走街串巷敲鼓来提醒市民城门开关的时间。而自从宋朝废除了这项制度之后,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便出现了一批“报晓人”——在每天早上,八百年前的杭州市民就能听到官方提供的“天气预报”。

根据《梦梁录》的记载,杭州城周边的寺观会在四更之后开始鸣钟,寺观内的行者头陀们随即开始在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内沿街“报晓”。他们会边敲打着铁板或木鱼,边高声喊着今日天气,如果是晴天就会喊“天色晴明”,阴天会喊“天色阴晦”,雨天则是拉长声音叫“雨——”。

游民星空
国家图书馆馆藏《梦梁录》,为明代杨循吉删节明抄本

《梦梁录》对报晓人没有太多记载,不过提到了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报晓人都会按时上街播报天气,可以推测当时报晓人这个职业已经有了规章制度,并且天气状况在当时的社会中也已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宋末战乱,大量史籍与资料遭到焚毁或遗失,以至于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查阅到有关宋朝观测和预报天气的详细记载,不过可以推测的是,当时的天气预报信息来源,应该来源于皇家天象管理机构“太史局”。

游民星空

《宋史》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北宋景德四年(即公元1007年)十一月,宋真宗发现前一天傍晚的降雪突然停了,于是夜晚命人观察天气动向。观察人员回话:雪会继续下,而且不小。结果第二天的积雪果然超过了一尺。

如果不是碰运气的话,那么这种通过夜晚观察就能准确判断出降雪趋势的水平还是不容小觑的,虽然文章中没有提到观测人的姓名和官职,但是从“於宫廷视之”这句话中历史学家推测,这个人大约是翰林天文局的官员。

游民星空
《雪中梅竹图》宋·徐禹功

宋朝的天气预报除了有益于生产生活,还要服务于祈祷活动。

当时诏令曾明确规定在祈祷之前,要让太史官先预报天气,然后选择下雨的时候去祈雨,仿佛是想等到“雨神”上班的时候再去找他,这样的祈祷会事半功倍。

比如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的夏天,开封旱情不断,大臣们都谏言宋仁宗亲自去祈雨。皇帝表示,太史官说本月初二应该会下雨,所以我初一去。

这个简短的对话让历史学家注意到,当时太史官预报了至少48小时内的天气,《宋史》虽然没有记载这个预报是否准确,但这却是太史局负责预报天气的直接证据。

游民星空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仁宗明孝皇帝肖像

而除了预测天气,太史局还负责观测日月、星辰、风云和气候等事宜,每项观测结果都要详细记录并上报秘书省。《宋会要辑稿》现存资料还有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立秋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秋的全部风向观测资料,共计62年,内容系统且详尽。而根据研究表明,太史局所招募的气象观测人员曾在南宋时期达到了125名,可见官方对于天气的重视程度。

游民星空
天文台所使用的天文图

虽然南宋时期的气象典籍已存世不多,但从其他文献中我们还能大致看到当时的气象观测水平。

南宋学者郑樵曾系统地列出过《占候风雨赋》《云气图》《气象图》等17个气象典籍目录,《宋史》也收录了《云气测候赋》和《占候云赋式》等26个气象典籍目录。上述典籍名称均未重复,可见其丰富程度,并且,从书名中也能够得知,南宋人在观云、占风、测雨等领域均有建树,其气象认知水平可见一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天气预报能追溯到五千年前?古人如何预知阴晴雨雪?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new_preview/2020/10/26/origin_b_20201026161953318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