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五个“决赛圈”选手中,诡异的“生命光辉”一直都显得格格不入、设计的过于出挑乖张,被很多人认为是来凑数的。但最后却是“最不可能的方案”杀出了重围,和如今吉祥物的选拔何曾相似。
这一结果当时在日本社会引起不小的反响,大众的论调非常的两极化,认可与反对的比例根据媒体调查几乎是五五开,属于是“褒贬不一”。不要说广大外国群众在得知这一结果后大受震撼,许多日本网友一下子也没回过神来。不少大阪市民打电话发邮件给当地政府,认为选用这样的会标是“大阪的耻辱”,希望打回重选。
但木已成舟、覆水难收,日本群众唯一能做的就是和现在一样,就是加大吐槽和整活的力度,发泄下无法改变事实的情绪。
同时还让人有些疑惑的是,本次世博会的会标、吉祥物的整个选拔过程也有些蹊跷,组委会采取了一种近乎怪异的“不公开、不公布、不回应”策略。表面是征集群众投票,但投票结果并不公布;请到了不少专业评审,但评审的详细意见不公开;评审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完全不接受提问。日本不少媒体对此表示不解,外界对于评审是否操控投票结果也一直议论纷纷。
那么本次世博会评审委员到底请的是哪路这么有个性和品味的神仙呢?翻看一下评审委员的名单,一些疑问似乎有了答案。
首席评审委员,世界著名建筑奇才安藤忠雄,以“简约、洗练”为自己的设计风格,提倡自然和人的联系,平生非常厌恶日本社会横溢的消费、享乐主义;
原研哉,国际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董事、“无印良品”艺术总监。以“不落俗套的清新”为设计风格;
荒木飞吕彦,这位熟人不用多介绍了吧;
松井冬子,美女画家,新日本画代表之一,擅长描绘雌性动物、幽灵、人体骨骼、内脏等题材,以画风细致、诡异、极富冲击力而成名;
吉田纳吉,日本中生代女摄影师。因为从小憧憬非洲原始部落的生活,所以她的作品都是以非洲为主的少数民族为主题对象。经常深入非洲原始部落,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为表示尊重,拍摄时也与当地人一样裸体。
领略过几位的成就和作风之后,大概能想象的到这次世博会评审团是个怎样风格的团体了,可以用“个性十足、行事不按常理、艺术品味独特”来形容。
首席评委安藤忠雄在世博会会标“生命光辉”当选之后就表示:“这次标志不同于以往的设计,这种不对称的美感充满着能量。”他希望人们在如今疫情严峻的形势下,能够打破以往的常规,开创一个新的世界观。
大致了解评审团的思路和脑洞,我们似乎能够稍微理解为什么在会标和吉祥物两次选拔中,最终都是看上去最不可思议的设计方案获得了评审团的青睐。与其它候补者相比,“生命光辉”的确达到了让人过目不忘、疯狂讨论、热到出圈的“艺术效果”,为世博会吸引不少原本不存在的关注目光。大阪府知事深知此中奥妙,在会标确定的第二天就穿上印有会标的T恤开始为世博会做宣传。
所以说,大阪世博会组委会为了热度标新立异、博人眼球基本是坐实了。虽说整活整的有些激进,但其实倒也不难理解。一切顺利的话,2025年将是大阪第二次举办世博会了。
上一次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是伴随着日本60年代的经济腾飞、1964年的东京夏季奥运会等各种光环举办的,在当年可谓是声势浩大、盛况空前。阿波罗计划带回来的月球石头、电视电话、电动扶梯、罐装咖啡、温水座便器等等一系列在当时标新立异参展的展览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6000万的世博参展人数第一记录一直到40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才被打破,这届世博会也成为了一代日本人自豪的记忆,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