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体验”的罪与罚,烂尾的锅谁来背?

wayaway
2020-02-03 20:05:08 浏览:0 0

  《部落与弯刀》是最近比较火的国产游戏,丰富的玩法以及熟悉的武侠题材为其吸粉不少。然而这样一款特别好评的国产游戏,我却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有下单,被基友嘲讽“以前那个国产急先锋哪里去了?”

  我笑笑不说话,没有告诉他们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 ---“Early Access PTSD”。

  Early Access,抢先体验,是Steam在2013年上线的一项功能,玩家可以为那些正在开发中的游戏付费并获得体验开发中版本的权力。而所谓“Early Access PTSD”的症状则是:看游戏介绍顿时兴致盎然,再看到下面“Early Access”的标签是瞬间泄气,嘴里嘀咕着“靠,又是EA,不知道又会EA到猴年马月去”、“玩玩两小时,EA两年起步”、“上次那个看好的游戏EA一年了,也没更新点什么东西出来”等碎碎念。刚开始很感兴趣的游戏最终也变得索然无味,懒得下单。

ÓÎÃñÐÇ¿Õ
仅仅即将发行的Early Access游戏就有400多款

  随着独立游戏制作门槛的不断下降,抢先体验已经是喜爱独立游戏的玩家最常接触的模式了。单就国产游戏来说,去年国产游戏中采用抢先体验的数量占了不少比例:《探灵笔记》《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光明记忆》《嗜血印》等都卖的不错。但问题也确实摆在我们眼前:当玩家购买的抢先体验游戏陷入长期更新缓慢、开发商无作为、甚至直接跑路的时候,谁来为玩家负责呢?能熬过动辄以年计的抢先体验时期的游戏固然值得鼓励,但那些拿一个残次品以抢先体验的名义骗一波就跑的现象该如何杜绝呢?在这样一个游戏数量井喷的年代,玩家缺少的是玩游戏的时间,让玩家去当付费测试员的“Early Access”究竟还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ÓÎÃñÐÇ¿Õ
由贴吧爱好者统计的国单游戏前几名里就有不少仍在EA

  记得去年这个时间,有一款我一直很喜爱的独立游戏结束了Early Access发行了正式版,它就是磨了将近13年才完成的废土朋克游戏《Kenshi》。很多人不知道,《Kenshi》是2013年首批加入Early Access的12款游戏之一,如今过来了将近7年时间,你一定认为《Kenshi》是最后一款结束EA的游戏吧?然而并不是,当年的12款游戏有9款最终完成了对玩家的承诺。其中包括《武装突袭3》《监狱建筑师》《坎巴拉太空计划》以及《Kenshi》这样优秀的代表,但也有两款宣告EA失败已经停止开发,甚至还有一款至今顶着多半差评还在Early Access当中。

ÓÎÃñÐÇ¿Õ
《Kenshi》是Steam最早的EA游戏之一

  《Under the Ocean》是两款EA失败的游戏之一,作为一款以水下生存为题材的游戏,制作人表示Early Access为游戏带来了大量的玩家反馈,导致仅有的两名开发人员对游戏的开发方向产生了巨大分歧,最终一拍而散。由于唯一的程序员出走,即使非常不想让玩家失望,剩下的制作人不得不在尝试单独开发三年后宣布这个项目失败,《Under the Ocean》也成为了第一款在Steam上Early Access失败的游戏。

ÓÎÃñÐÇ¿Õ
第一款EA失败的游戏,《Under the Ocean》

  好在《Under the Ocean》失败并下架之后,制作人尽最大可能的承担起了责任:他依然和玩家群体保持着紧密联系,向所有购买了游戏的玩家免费提供其它游戏,并承诺自己将来开发的游戏也会免费提供给他们。但买了另一款“首发12人”中名为《1…2…3…KICK IT!》的音游的玩家就没那么好运了,虽然游戏并未像其它两款EA失败的游戏一样下架,但它至今仍停留在Early Access阶段,原因不是像《Kenshi》那样有太多内容要做,而是开发者疑似跑路了。游戏的最后一次更新是在2014年,制作人为游戏“还未处于可玩状态”而道歉,并表示会继续努力。但至今开发组也没能履行他们的承诺,玩家似乎也默认了这款游戏已经被放弃。《1…2…3…KICK IT!》在成为Early Access时间最长游戏的同时,也许是第一款开发商跑路的Early Access游戏。

ÓÎÃñÐÇ¿Õ
《1…2…3…KICK IT!》至今仍能够在买到

  由于Valve在游戏上架管理上的不作为,很难找到有关Early Access游戏开发和发行状况的确切数据,但对于经常关注和购买独立游戏的玩家来说,遇到半途而废、“皮革厂跑路”、开发商佛系更新的EA游戏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的事。Steam社区里就有玩家自发统计自己遇到的“跑路游戏”,长长的列表满是遗憾。

  而除了跑路之外玩家遇到更多的情况就是极其糟糕的Early Access游戏体验。由于游戏开发的流程复杂,即使是在未完成阶段也分许多种情况。比如Supergiant Games的《Hades》虽然也是在EA阶段,但是游戏的玩法和框架基本大致完成,只缺少细节上的打磨和内容补充,可谓是EA游戏的楷模。但有许多EA游戏不仅内容远未做完、玩法还没成熟,甚至游戏本身的BUG、优化都是一团糟,但却同样以Early Access的名义忽悠玩家掏钱。

ÓÎÃñÐÇ¿Õ
整体完成度颇高的《Hades》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DayZ》,这款售价30美元狂卖几百万份的EA游戏当初因为优化差、操作反人类、贴图粗糙被许多玩家诟病,但开发商却没有积极修复游戏的问题,一副“记起来才去更新下”的闲散态度。“付费测试员”的梗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流行开,最终结果就是玩家大量流失,等多年之后更新到正式版时几乎已经无人问津。

  而对于想来奉行“无为而治”的Valve来说,Early Access的免责声明将所有这些发生在自己平台上游戏的问题都撇的一干二净。我们不光不知道Early Access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准确比例,不知道还有多少《1…2…3…KICK IT!》这样的游戏还在苟活,也不知道下一款购买的EA游戏会不会打水漂。加布·纽维尔,真有你的啊。

ÓÎÃñÐÇ¿Õ
“听说你又买了几款EA游戏?”

读作抢先体验,却是风险投资

  虽然Early Access很好的服务了中小型开发者,该模式下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游戏,但其中的乱象依然不该被忽视,业界对如今鱼目混杂的Early Access市场一直保持着关注,试图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其中前段时间一个叫做Early Ninja的国外新游戏平台就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在开发者群体内引起不小的争议。

  Early Ninja的运营策略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在此平台上Early Access游戏的收入由平台保管一部分,每当开发组完成了一个先前指定的里程碑时就发放一部分,直到游戏完成。如果游戏的里程碑没有按时完成,玩家可以按照游戏的开发进度获得一部分退款。

ÓÎÃñÐÇ¿Õ
想法颇多的Early Ninja

  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的Early Ninja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开发者的集体反对,许多独立游戏开发者表示这样做本质上限制了开发者的创作自由和资金运用,认为开发与销售过度捆绑是个愚蠢的主意,同时Early Ninja作为一个尚未被信任的第三方平台无法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最终Early Ninja众筹失败。

1 2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抢先体验”的罪与罚,烂尾的锅谁来背?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20/20200119_yjy_483_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