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魔兽争霸》,及其衍生游戏
纵观这次十大脑残粉丝游戏排行榜,暴雪连中三元成了最大赢家。不是暴雪的老板和我有仇,也不是我收了EA的代金卷,只能说每一个暴雪出品的游戏都能像紫外线灯一样吸引大量的脑残趋之若鹜。
既然第二名被定为“魔兽争霸及其衍生游戏”,那么此次的点评将分为三个小专题:魔兽争霸,dota及其他3C地图,还有魔兽世界。
先说魔兽争霸,这款游戏目前共有三代作品,但我们主要来讲他的第三部及其资料片。
在笔者小学的时候,周围已经开始有高端的同学在网吧里打魔兽3混乱之治了。当时因为熟悉了星际精美的2D贴图,我对于3D化的魔兽争霸非常不适应。到了初中后暴雪发行了魔兽3冰封王座的资料片,于是魔兽在网吧里异军突起,进网吧一眼望去满屏的绿草皮和棕土地。
记得当时许多网吧为魔兽争霸第一次全面升级了机器(第二次是为了魔兽世界,由此可见暴雪对中国游戏界举足轻重的影响)。即便如此,如果打到后期,两队大军见面的时候机器仍然会卡屏到不动。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甚至直到今天,魔兽争霸都在网吧的局域网联机游戏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为游戏的流行,游戏的文化也随之流行。在魔兽世界诞生之前,已经有不少官方非官方的魔兽小说问世,各种各样的同人图也不绝于眼。等WOW达到鼎盛时期后,魔兽的文化已经映入不少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孩子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哪一年生人,但是他们却对魔兽的编年史了如指掌,从上古之战到三锤之战,说的头头是道。
可能有些人还对05年一个跳楼自杀的初中生留有印象。这个孩子是魔兽的忠实粉丝,喜欢打WOW,还断断续续写了八万字的同人小说《守望者传》。
如果我不用百度,关于这个事情的细节也说不了这么详细。当时电击魔王杨教授还没有现世,和所谓的“网瘾”斗争在第一线的是衣冠君子陶教授。那年我在老师委婉的劝说下旁听了一节陶教授的演讲,这个事件就作为网瘾害人的具体实例被陶教授引用。
且不说它的责任应当归咎游戏公司还是父母和老师教育与关怀的失败,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总是值得惋惜的。当时我耐着性子听完陶教授的演讲,接着发现演讲的最后一个环节竟然是现场售书时,愤然离场。
中国人向来对牺牲和鲜血是麻木的,一个孩子的死亡竟然没有引发对现行教育制度和价值观的一丝反省和批判,反倒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吓唬小孩的唏嘘谈资和某些人牟利的间接工具。
在这里我不想去探讨网瘾的成因和我国的教育体系,只想简单分析一下以“魔兽文化”为代表的游戏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
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和浮夸的训导,具有感官刺激的事物更容易对青少年的产生影响。美国人曾经黑过彩色电视机,说这个方盒子毁了一代人的思考和认知能力。不过树大自然直,这些TV一代长大后有不少成为了美国文化和思想界的中坚力量。
相对于电视机,更加极力追究视觉效果和瞬时刺激的电子游戏自然更容易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再教育”。虽然我们也可以期待于孩子长大后的“树大自然直”,但是在这之前也许应该再多想一下:游戏向孩子们灌输的到底是健康的价值观还是垃圾的文化呢?
年轻人总是崇尚英雄的,而在我朝“造神模式”的传统下,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总是显得做作和虚伪。
而游戏不同于文学,因为流程的限制必须让玩家在短时期内对角色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绝大多数游戏设计人物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英雄。
在“英雄缺失”的大环境下,游戏中的英雄自然而然地代替了本应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英雄角色。于是这些人物会更容易地走进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羡慕崇敬和潜在模仿的对象。
同时又因为表达手法的限制,游戏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即是人物形象是否鲜明。且不说人物的奇装异服造就了现实生活中的杀马特,单是在限制性表达下,游戏人物的性格必然面具化单一,失去了人性本该有的复杂。而这种单一的性格模式,投射到青少年的内心,就造成了一种偏执化和自我行为合理化的影响。也就是俗称的“中二”。
举例来说,魔兽里人气最高的角色当属人族王子阿尔萨斯。我先不批判魔兽的脑残粉们为他写的各种同人文有多恶心,单从这个人物本身来分析他所传达出的信息。
阿尔萨斯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因为自己的愤怒和偏执造成了弑父和亡国的惨剧。他造型上的变化即反应了其人格的变化——由一种尚带理性的固执人格转化成了一种崇尚混沌和无序的混乱人格,后一种人格在最后彻底摧毁了前一种人格所珍视的一切。在这里我不是说阿尔萨斯是在玩搏击俱乐部,而是在这种极不合理的转变之中,暴雪想要表达什么?
鲁迅又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姆雷特即使遵循这一模式的典型悲剧。但是暴雪只是为了塑造一个不死族的新英雄和令人咋舌的剧情,就利用了“耐奥祖给阿尔萨斯洗脑”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完成了阿尔萨斯人格的转化和悲剧的开端。
虽然不管游戏还是动画只要一接下“寓教于乐”的圣旨必然做砸,但是我忍不住想多问一句:像阿尔萨斯这种人格混乱和跳跃发展的人物充当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角色,那么对这个孩子当下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纵观魔兽中的英雄人物,有不少都是因为性格上的硬伤造成了自身的悲剧。但奇怪的是,这些悲剧人物统统是狗改不了吃屎,一根筋到最后。虽然这是游戏这个体裁造成的表达限制,但是这些悲剧英雄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当做英雄来崇拜的。(就如上文提到的少年喜欢的守望者玛维·影歌)
所以在有些脑残粉高呼“阿殿,我愿意和你一起陨落”之类脑残话的时候,我不禁在心里冷笑:阿尔萨斯死了掉橙斧碎片,你掉么?
可能又有人说魔兽本来就不是给小孩子做的游戏,但是在我朝连几张正版盘都买不到的情况下,你谈游戏分级不是扯淡么?再说魔兽分级也就是个“T”,适合十三到十六岁的青少年啊?
就算不说游戏本体的内容,魔兽争霸推出的周边文化产品格调也不高。我不敢说通读了魔兽的官方小说,但起码从上古三部曲一直读完了巨龙时代。即使是撇开译者的翻译水平,原作者的水平也不高。虽然不像网上的同人文那样不堪入目(记得一个同人文里写道:“吉安娜动了真怒”,铭记一生),但明显是为了圈钱找人赶工写的作品。我想把这些东西归入“垃圾文化”,应该不亏。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去看死神也不会看这些东西。
其实这个帖子本来就是为了抒发一些我个人的偏激观点的,所谓战个痛快嘛。
你说的当然很对,不过我写这个帖子也不是为了把自己的意见加于别人。毕竟是游戏嘛,都是图个乐,即使是第九艺术也只是在起步阶段,辩论也辩不出个真理,等于是各抒己见吧。而且写这个帖子具体的目的已经在212楼说得比较明白了。
我也知道帖子前后的论点有矛盾的地方,不过既然是为了黑嘛,就像是辩论换正方反方,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因为帖子的目的不在著书立说,所以里面的内容不要太介意,始终参照212L为我写作的标准。
当然我也不是为了刷什么存在感,之所以重新申请个小号放弃大号就是因为大号的粉丝大多,不好意思发表尖锐的观点。再者这种文章肯定是不能发表在杂志上的。
能引起争论很好,虽然我本质上是在为黑而黑,不过相信能让人对游戏这种表现形式进行更一步的思索。我坚信游戏属于正在发展的第九艺术,也奢望这个帖子能为改变大家把游戏只当做一个玩乐的工具传统看法做一点贡献。
的确,用审美观来黑却是不厚道,和搞种族歧视一样。
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美漫所以忍不住黑日漫,虽然这样很没意思吧,不过也没有硬把它们分出个高下。就像有人喜欢吃梨顺便黑一下苹果……虽然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是这个帖子本身就有点极左,不必拿它当真。
大学的宿舍里往往有这么几种人:游戏党,学习党,恋爱党,体育党,以及综合党。
其中游戏党又可分为单机党和网游党,网游党又可细分为WOW党,CF党,DNF党,Dota党……
虽然我们要黑的是单机游戏,不过Dota如同星际争霸2,本身的分界就有些暧昧,且把它归入单机游戏的范畴吧。
一般来说,游戏党和恋爱党都属于为祸一方的类型,别人都睡了就剩他们在煲电话,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和鼠标。说道这里,身为游戏党的楼主不禁发出了一声惭愧的叹息。
Dota是一张由玩家制作的魔兽争霸地图,在之前这类的地图都被成为3C图,但是由于Dota的巨大成功大家似乎忘了它3C的身份,只称呼它的本名“Dota”。
所谓3C,即使指地图中有上中下三条路,以破坏对方基地为主要目的的魔兽争霸地图。因为这类游戏不用操纵太多的兵种,英雄对战刺激,完美结合了RPG的角色培养和联机对战的刺激,故而要比传统造房出兵的魔兽地图更受欢迎。此类地图除Dota外较为知名的有澄海和真三等,但玩家也习惯把塔防类、守护类和例如footman之类的四方格地图也归入到3C的行列。
大概原版党的优越感的确是一种病,得治。笔者当年在网吧和同学联机的时候就不喜欢打3C地图,执着于睾贵的造房子模式。后来在家里悄悄和电脑玩了几局澄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把当时稍微知名一点的3C地图玩了个遍。
Dota火起来的时候笔者已经上了高中,因为学业的缘故不情愿地从游戏界隐退。但是笔者有一个朋友格外喜欢Dota,技术也相当不错,经常在手机上下载一些Dota的对战视频和笔者谈笑风生。
我始终不明白Dota为什么这么火,后来也学着玩了一段时间,但是技术始终上不去。据朋友说,Dota能大火就在于英雄设定丰富而不失平衡性,同时考验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当然,这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的,尤其是现在仍在执着奋斗的真三党。为了防止引来更多的NC粉来喷,我就不再把这两款游戏做详细的比较了。
上了大学后,因为时间突然一下空了出来,很多男生都投入了游戏的怀抱。笔者也不觉技痒,把高中时代没有机会玩的单机通了一个遍。整个大一和大二的上半学期,大约都是这么荒废了。
不过也许因为笔者患了单机优越症这种睾贵病,一直没有尝试网游,Dota也始终没有碰过。到了大二下半学期终于发现大学时光的宝贵,开始放下游戏稍微规划一点未来。也有朋友拉我一起组队Dota,总被我以各种的理由婉拒了。有时候半开玩笑地劝同为游戏党的朋友多少也得努力一点为未来打算啊,但是这些话终于也是被当成了玩笑话。
其实有时候玩游戏并不是为了游戏本身,而是为了交际。当宿舍所有人都在打游戏而只有你装模作样地去图书馆背单词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孤独。其实现在Dota已然成为了一项用于交友的游戏,甚至有女生为了吸引自己喜欢男生的注意,也开始学习Dota。
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吧,我也不能像老夫子一样对别人的行为指指点点,Dota粉里拿奖学金当交换生的多得是。
只是我想稍微提醒一下那些家境不是很好,成绩一般,院校和专业也没有优势的同学: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可惜不是如三餐那样必要。一天花费多少时间放到Dota里,一天就要少多少时间放在学习上。如果在大学里不去学习,那么何必不在家里蹲呢?至少能剩下一笔学费和食宿费。努力学习,追求真知并不可笑,哪怕是笨鸟先飞呢?
请想一想,当你周围的同学考研出国拿项目,一个个牛逼得像超神一样的时候,你在现实中拿下了自己的一血了么?
最后还是简单谈一下魔兽世界吧,本来有很多如珠妙语来黑这款世界第一网游,不过没想到某些粉丝的战斗力太强,让我心头只萦绕一股淡淡的忧伤。正好过会又要去做一个令人微微蛋疼的实验,我就把这点写完做个预告,晚上再来大结局吧。
我并不是在装老玩家的优越,可是当年我的确是从公测开始追魔兽世界的,直到资料片燃烧远征的推出。不敢说见证了WOW在大陆的成长历程,起码也能说出一点个人看法来做旁证吧。
早期的魔兽世界的确是一个很和谐的游戏,也有很多高素质而RP的玩家。在主城里转上一圈身上就能加满各种职业的BUFF,不会打副本的菜鸟也会有老鸟在键盘上敲字慢慢指导。记得当时我玩的一个人类牧师号,在铁炉堡给一个矮人女骑士加了个“真言·韧”,然后女矮人“啪”地给我敬了个军礼。慌得我赶紧选定女矮人,打出了鞠躬的表情动作。
自从魔兽里出现了一些名字中带有“灬”和“爷、XXXX”之类非主流符号的玩家之后,整个游戏似乎就变味了。本来副本里两个人都能用互相谦让的装备开始有人玩命地争,失误的菜鸟被老鸟劈头大骂然后踢出队伍,摆尸和刷屏也变得越来越常见。虽然很多也只是个别现象,但是看到这些有种理想中乌托邦被毁的感觉,在游戏里交个朋友也越来越谨慎。
不过最终让我离开魔兽世界的还不是玩家素质的降低,而是暴雪对历史随性地篡改。且不说本来萨格拉斯受艾瑞达和恐惧魔王的影响而堕落被改成了萨格拉斯莫名其妙地堕落再去诱惑艾瑞达人,还留下了德莱尼余孽坐飞船逃走。单是血精灵加入部落的剧情就让人不爽。除了牛头人,血精灵和部落里的每个种族都有仇。官方排挤走凯尔萨斯促使血精灵进入部落,难道不是因为血精灵比较美型还能用圣骑士,用这个可以吸引更多的玩家练新号和小号?
魔兽争霸及其衍生游戏,粉丝脑残程度,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