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游戏可以走多远?
尽管目前欧美的销量统计网站,都无法投统计到港版游戏的销量,但每当人气软件发售时,淘宝上搜索并简单统计下销量,突破五万只是最保守的估计,那么按照240RMB一张的价格,也足有突破千万RMB的销售额。利润丰厚客观,只要没有盗版,凭借国内玩家对于游戏的热衷,每年可以为SCE香港社盈利上亿。SCE怎会不动心呢?我们可以看到SCE的软件已经全部对应中文,部分游戏还加入了台湾腔的普通话配音,而且在SCE的代理下,也终于在PS3上迎来了国民级的最终幻想中文版。随着微软与索尼对大陆市场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将会逐渐的使中文版的制作常态化,但玩家必须清楚,我们能玩到的中文游戏数量,取决于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
如你所见,网络是一种生活方式,但生活方式需要不断的进取
在中国一个普遍而可笑的现象,就是人们常常会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等常用聊天工具,搜索下附近的陌生人。有时选几个顺眼的打招呼,有时候只是看看就马上关掉。每天深夜。搜索列表里都会出现那几个固定的熟悉面孔,心中有了莫名其妙的兴奋:“也许,这些人就是邻居吧。”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就是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可惜给你关上了一扇窗,笔者想试问大家,微薄随时分享生活、微信随时聊天、默默搜索附近陌路、GPS导航处处通达同、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你是不是会时常感觉孤单呢。
孤单成为一种社会气息,一种潜文化,顺势而行的延伸出利润丰厚的网络游戏、社交软件,公司的发展规划上,也越来越多的将目标指向社交互动。KOEI脱裤魔的“百万人的XXX”系列就是日商开始注重社交游戏的信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唯有两种商品可以获得商机,一种是顺势而行,让用户填补心中孤单,一种是滴水造云,让用户忘记孤单,从根本上根治网络所留下的后遗症。
你可能会嘲笑笔者说的“后者”有些可笑了,但我想给大家说这么一个现实情况,在我们父辈或者祖辈的年代,小区内几百号人互称“邻居”,相互串门诉说往事,彼此微笑传递和睦,也许你会嘲笑坐在马路旁,成群结队的老头百无聊奈的扇着扇子晒着太阳,但你可曾想过,再过几十年,有没有朋友陪你晒太阳呢?
道可道,非常道,用户需要真正新时代社交理念的APPS,力缆狂澜不是开发商,而是自我救赎。幸而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开发商已经在行动了,尽管任天堂不是NFC的缔造者,然而3DS的擦身功能已经开始试图将人们吸引在一起。将“用手指去寻找”引向“用生活去寻找”,3DS的成功源自美妙的理念而并非主机看上去的吸引力,那么,你为你的程序或者将来的生活,准备好理念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