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命令与征服3》,好坏且不说,笔者在当时的印象就是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老玩家,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玩没玩上这个游戏,天天就在网上喊“西木头已死”,“命令与征服已死”,“这个游戏不好玩”这种话。
6年前还在上大学笔者只是不明觉厉,但现在一回想,那真的是一堆让人一听就想踹死驴的蠢话。
要知道,这部作品仍然是西木头准确的说是西木头的遗孤们完成的,而且Louis Castle当时仍在EA还没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近似于100%,只是换了一个壳子的原装制作组做的《命令与征服》系列的续作,这就不行了?
如果真的不行的话,那就不会有2008年的《红色警戒3》以及2010年的《命令与征服4》了,当然,后面那两个才叫不行呢。
至于说为什么这款游戏在很多新RTS玩家心中是“NOBODY”,这个原因很有意思,首先《魔兽争霸3》的光环到了现在才开始渐渐消退,可是DOTA又帮其延续了。
然后还有原因是《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在当时我们中国是有代理的,而那家公司就是大家熟知的中视网元,笔者采访到了当时的知情人士,据说当时对于《命令与征服3》民间盗版的查处是下了一定力度的,这点在当时的中国来说,等于间接削弱了这款游戏的宣传力度,所以对于这款游戏真正了解以及热爱的玩家,就只是那些《命令与征服》系列的忠实爱好者了。
下面就是《红色警戒3》,略夸张的物理效果和更夸张的黑科技这都是小事,这款游戏近200万套的销量就说明了玩家们还是接受的…
不过日本的崛起和游戏发售初期破解版不完善导致局域网联机联机困难这两个问题让其在中国的推广全凭玩家口口相传。
这种上世纪的游戏传播方式怎么比得过星际争霸2的某易力推呢?所以无名还是无名。
再有,《红色警戒3》的资料片升阳不能联机的设定也让玩家们抱怨不已,一款原价20美元的游戏还取消了联机功能,这种龌龊的事情只有当年《英雄无敌历代记》做过,但那下场是什么酒不言而喻了。
夸奖也好,骂也罢,《命令与征服3》和《红色警戒3》这两款续作虽然赶不上当年的经典,但也绝对不说是不及格,而且人家好歹是第三代!
想想隔壁某游戏公司,因为出了一个特别赚钱的游戏平台结果导致该公司各种游戏续作不出三代,这才让人窝火呢,以至于很多玩家怀疑这个公司的老总是不是都不会数个3。盖胖,我说的就是你!
而这第三个世界点最后要说的,就是《命令与征服4》。
评分、销量、玩家口碑,这三点都差到极点,很多玩家都不接受它的存在,甚至说这一代玷污了“泰伯利亚黎明”这个充满了希望的名字。
好吧,这一点笔者不想补充什么了,因为事实就是事实,不过要知道现在网上盛传着“人艰不拆”这句流行语,笔者这里真的不忍心落井下石再去说点关于这个“黎明”下面的黑暗了。
但是诸位知道C&C4为什么会做成这样么?EA是不会给诸位答案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猜出来:不占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一脉相承的真人过长演出仍然继承了下来。此物只在C&C才有啊
天时:讲究战斗艺术的RTS是过时流。很多人看到过时二字会喊《星际争霸2》,那么笔者更愿意喊《英雄联盟》、《刀塔2》和《暴风英雄》。
是的,《命令与征服》现在转型真的已经晚了,现在的RTS市场就那么大一个饼,《星际争霸2》吃的确有些富裕,但是挤个命令与征服进来却不够吃。
要么就直接走从RTS里面延伸出来的DOTA类,要不然就不要改变自己的风格,结果命令与征服这一转,新饭凉了,老玩家也不高兴了,能够成功真的要靠奇迹。
其次,这一代很多东西的设定都改了,那个喊着“等到C&C4我们再见”的Louis Castle也走掉了,新来的主创真的是胡搞一通,要不是因为凯恩还是那个凯恩,我觉得连重组的必要都没有了。
所以,这一次的失败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0年在游戏销量惨淡之后,EA解散了EA洛杉矶分布里面的《命令与征服》制作组,将余部重组为一个叫做Victory Games的制作组,恰逢前几年EA大兴炒冷饭的政策,所以当时很多玩家已经猜到了EA要重启《命令与征服》系列,所以当时业界很多国外的游戏媒体都不看好这一行为。
然后?他们就被打脸了,而且是被打了两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