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陷阵营出现在东汉末年,由吕布手下大将高顺统领。正是因为这位“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的大将,才让陷阵营名扬后世,在吕布战败之后,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引颈待戮,这在吕布反复无常的手下中是难的一见的。在吕布的麾下,曹操没能劝降的只有高顺和陈宫。
我们先来看看演义中的陷阵营的战绩,同时,这也是高顺这位名将一生的战绩。和虎豹骑不同的是,这一支特种部队很少依靠援军,大多时候都是自食其力,通常援军来了,战斗已经结束了。
在《三国演义》18回中,夏侯兄弟并另两名文将率领五万士兵进攻吕布。“早有探马探知高顺”,由此可见陷阵营的士兵不仅战斗力强,斥候能力一样也是强,曹操出兵还没多久,高顺就得到消息了,这简直就是在敌人军营门口放斥候。而随后吕布这位不走心的主公只派了不足三百人去支援高顺,但就是这支不足千人的军队,却并没有被五万曹军碾压,反而将其击退...
高顺得胜,引军回击玄德。高顺引张辽击关公寨,吕布自击张飞寨,关、张各出迎战,玄德引兵两路接应。吕布分军从背后杀来,关、张两军皆溃,玄德银数十骑奔回沛城。也就是说,高顺的陷阵营先是以千人之力挡住了五万曹军,随后又击溃了刘备的军队,其战斗力之高毋庸置疑。
即便是在对三国战争刻画得非常写实的游戏《虎豹骑》中,想要胜过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也绝不简单
当然,演义这种记载本身就有很多的夸大和虚构的成分,很多记载并不能禁得住细细推敲。但即使实在正史中,陷阵营也依然有着不俗的功绩。吕布与曹操的濮阳之战,高顺率领陷阵营以进攻濮阳为名,实为偷袭在城外驻扎的曹洪部队,更是大败曲健、曹洪、于禁和韩浩等数位曹军大将,连下五个大寨,想必曹军的兵力不会少;吕布与曹操徐州之战,曹军先锋夏侯惇带大军攻打徐州,高顺领陷阵营拒之,以破竹之势直捣其后方大寨,再大败夏侯渊,使其败退而归,其部下的曹性夺去夏侯惇一目。
濮阳之战中陷阵营也是屡立奇功,只可惜吕布只是一员勇将而不是个帅才
由此可见,陷阵营的确是功绩不凡,尤其是在高顺的带领下,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屡建奇功。至于陷阵营的后续有那么几种蠡测,一者说是由于高顺宁死不降曹操被杀,因此陷阵营就此消失;另有一种说法则是曹操有心收编陷阵营,但高顺不降,无法收编,于是杀了高顺,并将陷阵营收编整合,扩充编制,增设军备,演化成了后续的虎豹骑!
不过第二种猜测虽然在时间上能够吻合,建安三年(198年),吕布败亡于败亡下邳,而虎豹骑真正开始崭露锋芒则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南皮之战。但唯一难以解释的是兵种的变化,陷阵营是一支装备精良的步兵队伍,而虎豹骑则是骑兵。因此陷阵营究竟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