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趟香港,想和你们分享有关游戏的所见所闻

北方凛
2017-10-13 20:05:16 浏览:0 0

  香港,离我们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着港版的机器,玩着港版的游戏,可是也几乎是每天,我们都能在网络上看到两边网友的骂战。我们互相依存,却又互相不理解。面对这个早已回归二十年之久的东方之珠,我们中间好像仍然隔着一层薄薄的纱,望不到对面。

游民星空

  这个假期我抽空去了一趟香港,本来只是为了听一场我最喜欢歌手的演唱会。但在闲逛之余,我却对香港本地的游戏氛围产生了兴趣。香港有哪些和游戏有关的地方?香港人平时都是怎么买游戏的?这个弹丸之地,又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向整个大中华区供给着中文游戏的呢?

唱片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两年前我购买PS4的时候,非常固执地选择了国行,并且是从ChinaJoy的现场提回去的。不是我对国行的机器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我只是想体验一下西方国家那种去正规游戏店买游戏回家的感觉而已。

  幸运的是,香港人并不需要像我这样,跑到一年一度的CJ上才能如愿。尽管香港本地并没有像美国Gamestop那样专门卖游戏的卖场,可是正规的游戏专柜却是有的,只不过都隐藏在大型的音像店里罢了。

游民星空

  香港本土的大型连锁音像店主要有三家:HMV、CD Warehouse和香港唱片。有些唱片行并不会把最新的游戏摆在店头来招揽顾客(不代表他们不卖),但是我也看到一家香港唱片把最新发售的《命运2》(香港翻译叫《天命2》)和《2K18》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就在刚刚上市的蓝光版《神奇女侠》的旁边。

  不过一般来说,唱片行里专卖游戏的区域都在很深处的地方。我去过的香港唱片金钟店,大概是最全的一家了,从3DS(不止卖港版,甚至还有日版和美版的游戏,都是正规进口的)到XBOX ONE到PS4再到Switch,整整占据了一面墙,应有尽有。有意思的是,我甚至看到了PC游戏的货架。这些正版游戏套着黑色的盒子,仍然使用DVD作为它们的流通介质。实际上它们并不古老,甚至也有最新大作。但回想起那些早已消失在PC机上的光驱,以及统治了线上游戏贩卖多年的Steam,我还是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游民星空

  作为一个一直在大陆长大的玩家,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站在白色、蓝色、绿色、红色、黑色相间的货架前,任意挑选我想要的游戏。小时候,关于游戏的记忆全都封存在电脑城楼上的那个小阁楼里。那里的小商贩分开坐着,摆出一摞摞薄薄的光盘。同样也是任君挑选,却总让我有种做贼的感觉。

  再后来,小阁楼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了,电脑游戏也好,主机游戏也好,它们都逐渐转向了线上,线下的商铺却越来越少。

游民星空

  事实上,哪怕没有游戏机禁令,我觉得我也看不到这么多游戏大摇大摆地放上货架的那一天。倒不是因为引进的难度太大,而是因为我们的网购业太过发达,谁又会花更多的成本去维持一个线下的商铺呢?

  但在香港却不一样。因为整个城市的面积就那么大,且交通网发达,你只需要花费半个小时,就可以坐地铁买到任何一个你想要的东西。网购在香港既没有源头也没有土壤,这也让HMV这些大型唱片行得以保留到今天。

游民星空

  其实这些唱片行不止卖CD、蓝光电影和游戏:音响、播放器、耳机、黑胶唱片、小玩偶、画册、甚至影视剧作品的周边,只要和文化产业沾点边,你几乎都能在这里淘到。它们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卖光碟的地方而已,它贩卖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就像诚品书店那样。

游民星空

  可是在内地,我大约已经有三四年没有看见过稍微正规一点的音像店,更遑论正版CD和蓝光了。但你现在去京东和淘宝搜索,其实很容易就能买到正版的音像制品,还都是正宗国内发行的版本。大陆的线上和线下,有一种奇妙的割裂感。

  我不想评判这两种模式的孰优孰劣——网购自然会方便不少,你不需要一个一个的货架去翻找,一个ctrl+F就能解决你的大部分问题,然后坐等快递员上门送货就好;但是,我却不能像逛街买衣服那样,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去音像店淘碟,行走在货架之间,寄希望和一个我还不知道的好片或者好游戏邂逅。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我去了趟香港,想和你们分享有关游戏的所见所闻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1013_zyf_267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