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非黑即白的评价机制,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北方凛
2017-11-02 20:56:33 浏览:0 0

  但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非全赖玩家。玩家有权利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打好评还是差评,哪怕这样的价值观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十分扭曲(恶意差评除外——不过在Steam上真的会发生淘宝的那些套路吗?)。主要是,Steam压根就没有给大家一个能准确表达所思所想的泄洪口——是的,你可以在好评或者差评下面撰写文章来做详细的说明,可是你的文章并不会挂在游戏标题的旁边,甚至不会被大多数玩家看见——大家看见的,终究只会是好评率这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已。

游民星空

  我相信,Steam最初推出这个众评功能是为了增强用户的互动性,建成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来引导玩家正确地选择自己想要的游戏。但现在看来,互动性是有了,引导用户购买的功能却越来越有跑偏的架势。虽说低分也有神作,高分也不一定都好玩,但如果畅销榜排名最靠前的几个作品全都口碑平平,是不是有些不太合理呢?

到底该怎么做?

  根据上面的分析,把好评率改成分数,似乎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但其实,早年Steam还处于上升时期的时候,这种“不是好评就是差评”的特殊机制,反而帮助过这个平台的发展。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起码像我这样需要经常评测游戏的媒体人,其实早就对具体到小数点的打分感到头痛了。8.5还是9.0?9.5还是9.2?我要仔细斟酌每个分数所代表的含义,还要让这个分数能完美体现这款游戏的综合评价。甚至在9.8和9.7之间,我都能纠结良久——看到《超级马里奥:奥德赛》有个媒体居然打出了9.75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

游民星空

  所以,好评制其实极大地降低了玩家参与众评的成本,Yes or No的简单抉择,也吸引着很多从未想过打分的玩家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在这个平台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活跃玩家,而这个特殊的评价制度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慢慢成为了Steam的一种特有文化。

  因此,想要让Steam官方彻底抛弃这个制度也不现实。更何况这种方式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既然别的平台都流行打分,那Steam为什么就一定要和它们一样呢?换了打分制也不一定就一劳永逸,IMDB和豆瓣上也一直存在着刷分的问题。而且,既然打分网站能够反映出游戏本身质量的好坏,那Steam的好评率为什么不能去体现开发商的良心程度这些游戏之外的元素呢?

游民星空

  关键在于,Steam官方到底是怎么去定位自己的评价系统的。他们是想用这个比率观察玩家的态度,还是客观地反映游戏的真实质量?换言之,“没有中文就差评”的这种行为,他们是否真的会默许?

  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目前的评价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哪怕保留了Yes or No的二元论选择,也有相当多东西可以去改进。比如,引入第三方众评网站的评分,比如Metacritic,并在醒目的位置予以显示(现在的还太过含蓄);抑或设计出一个算法,给每一个Steam用户计算出一个隐藏分,根据隐藏分的高低决定他的评价体现在好评率上所占的比重——平时喜欢情绪化评价或者经常恶意评价的会稍低一些,而行为良好、参评率较高、撰写评测较为认真的用户,他们的隐藏分则会高一些。

游民星空

  同时,Steam还可以扩大Steam鉴赏家这个功能的影响力,让鉴赏家的推荐比例也显示在游戏标签中,或者变成权重影响游戏的整体好评率。

  至于“最近评测”的好评率这个功能,也是个不错的辅助方案,它能够很明显地让用户区分到底是原版游戏的质量出了问题,还是最近更新的内容让玩家感到不满。不过它并不会出现在鼠标悬停的标签页上,或许Steam官方真的应该考虑把它也标示出来,如果某一款游戏的“最近评测”和总体好评率相差过大的话。

游民星空

  但我并不认为引入“中评”这个新的选项,能给现在的评价体系带来多少改变。要么,大家都会一窝蜂地选择中评,毕竟很少有游戏会完美无瑕或者毫无亮点;要么它就会无人问津——看看淘宝就知道了,真的会有人给一个商品打中评这个鸡肋的评价吗?

结语

  我初入Steam那会儿,这个圈子的人还不算特别多,大家也都默契地保持着友好与克制。现在出现在评论区的种种乱象,在当年并不是什么常见的事情。

  人一多,总会带来一些麻烦,但这也是每个平台都必须经历的阵痛,IMDB如是,豆瓣如是,Steam亦是如此。只有过了这个坎儿,你才算真的化茧成蝶了。

  希望Steam官方能够尽快对自己的评价系统做出改变,而非一味地放任它渐行渐远。

游民星空

上一页 1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知识的深度和锐度是一种力量。
Steam非黑即白的评价机制,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1027_zyf_267_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