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的装甲列车 致敬了中国东北的抗俄土匪?

最后的防线
2017-11-16 20:09:36 浏览:0 0

“红胡子”

  当“红胡子”被剿灭的时候,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在地平线上聚集,而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俄军的状况又可谓一败涂地。仅在1914年8月的坦能堡战役中,他们便损失了17万人,而到1914年年底,其伤亡更是突破了70万的大关。

  前线的局势令克罗波夫非常震惊,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事实上,自战争爆发以来,除了带领下属检修军列之外,这位工程师几乎处在了无所事事的状态。利用这段时间,他绘制了许多蓝图,它们要比东清铁路上的列车更为强大。在一封给上级的信中,克罗波夫宣称:

  “它不仅是一种前线急需的装备,如果大量建造,甚至完全可以改变整个战场局面……”

游民星空
1914年,俄军在坦能堡战役中遗弃的辎重车,前线的一连串失败,让克罗波夫开始向上级建议制造装甲列车

  由于官僚主义使然,这封信最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直到一位同僚的干预,才令克罗波夫的请求被提上了台面。这个人就是西南方面军的军事交通主任、同时也是克罗波夫的好友:伊万·帕夫斯基(Ivan Pavsky)。1915年3月26日,在给西南方面军的报告中,帕夫斯基带着不容质疑的口吻写道:

  “克罗波夫少将(第2阿穆尔铁道旅旅长)的报告是具有启发性的……考虑到加利西亚(作者注,Galicia,位于东欧南部,是一片重要的农业区和大平原)周围开阔的地形,敌方显然不足以建立一条连贯的工事;但与此同时,该地区的铁路网络又极为发达,克罗波夫的列车可以沿着支线趁虚而入,一举在攻势作战中撕开敌人的阵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为其配备适当的火力。

  我们认为,除车头之外,这种列车还应包括2-3节装甲车厢——它们在后方的车辆厂就可以完成建造,对于武器,至少应当有机枪和榴弹炮。为降低成本,我们尤其建议使用缴获的奥匈军装备……至于列车的指挥官可以从铁道营的军官中招募。”

  这份建议获得了通过,但局势却束缚了俄国人的手脚。1915年5月,德军和奥匈军队发动了联合攻势,在一月之内就前进了上百公里。为避免更大的损失,俄军需要将车辆厂向后搬迁,最终,生产装甲列车的地点改在了远离前线的基辅(Kiev)。随着夏天来临,各种材料也如涓涓细流般向当地集中,同时,最初的草案也被扩充成了厚达72页的详尽图纸。

游民星空
《战地1》中,“狼王”的后两节车厢,实际就是“红胡子”型的炮车,出于游戏平衡的考虑,设计者取消了车厢两侧的机枪射孔,取而代之以一座可360度旋转的高炮炮塔,以便玩家对付步兵和空中目标

游民星空
另外,如果注意《战地1》的过场动画,会发现在“狼王”最前方,还有一门大口径铁道炮,但事实上,由于重量巨大,这些重炮已经超出了车头的牵引能力,并不会被配置在当年的装甲列车上

  1915年8月中旬,克罗波夫的装甲列车正式动工,它被命名为“红胡子”号,以向在远东时的老对手致敬。在战争期间,该型车一共生产了四部,其余三部分别被命名为“常胜者圣格奥尔基”号、“勇士”号和“斯科别列夫将军”号,它们都由两节炮车、一节煤水车和一部Ov型蒸汽机车组成,其中,最后一部列车“斯科别列夫将军”号于1915年10月竣工服役。

  在刚出厂时,“红胡子”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这是俄国陆军头一次在一种装备上集成如此众多的武器。它最大的亮点是炮车,其前半部分是炮塔,中后部分是机枪手的战位,表面则敷设了12-18毫米的装甲,这让它可以抵御机枪和弹片的侵袭。

游民星空
“红胡子”型装甲列车中,机车、煤水车和前部炮车部分的侧视图,这里展示的是其刚出厂时的状态

  为炮车提供火力输出的,是一门1904型3英寸山炮。与普通的野战炮相比,它们的重量更轻,能拆卸成零件供骡马运输,但为此,设计者也被迫做出一些牺牲——比如,它的最大射程只有不到5千米。到一战爆发时,这种火炮已被更优秀的产品取代,只是因为一系列机缘巧合,它们才在列车上找到了用武之地。

  尽管1904型山炮的全重只有428千克,但将其安装在火车上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工人们需要首先拆掉火炮的轮式炮架,并为其建造一个特殊基座。该基座的设计非常精巧,可以保证炮手的座椅跟随火炮同步运动。为保证零件严丝合缝,工人们还进行了长期调试——根据记录,相关工序进行了大约10天,并占据了改造工程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游民星空
炮架上的1904型山炮,由沙俄的奥布霍夫工厂设计,其炮架是后来芬兰军队安装的,和“红胡子”上的炮架略有差异,其口径为76.2毫米,理论最大射速可以达到24发/分,但弯曲的弹道和有限的射程是一大硬伤

  “红胡子”的每门主炮都备有105发炮弹,其中包括80发破片杀伤弹和25发高爆榴弹——它们都储存在炮位下方的弹药库里。这些火炮的射界达到了220度——这也意味着,当前后两节炮车同时火力全开时,“红胡子”便可以完全横扫周围的区域。同时,为对付近处的目标,在炮车中后部,每侧都安装了6挺施瓦茨洛泽机枪(它们都是缴获自奥匈军队的战利品),所有机枪都配备了2500发子弹。另外,为保证上述武器正常运转,工程师们还为“红胡子”安装了一系列的辅助设施。

游民星空
在1914年,俄军面对德军一败涂地的同时,他们在与奥匈军队的交锋中却取得了一些胜利,在战利品当中,就包括了前文提到的施瓦茨洛泽机枪,其采用水冷式设计,使用8毫米子弹,最高射速可以达到400-580发/分

  这些设施包括了一台小型发电机、为机枪供应冷却水的水管、360度旋转的瞭望塔,以及帮助乘员抵御严寒的暖气片。为了保证军官能在噪音中指挥,车内安装了一套彩色信号灯,不同的亮灯组合都对应着不同的命令。另外,为给乘员们创造舒适的战斗环境,其装甲内侧还铺设了6毫米的胶合板隔热层和20毫米的软木隔音层。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游民星空
建造中的“红胡子”号,从上到下依次为:加装钢板的蒸汽车头、在平板车底盘上搭建的炮车车厢、以及接近竣工的炮车车厢,最后一张图片中车厢的开口处,就是1904型3英寸山炮所在的位置

  以上的一切,让“红胡子”成了真正的移动堡垒,但令人诧异的是,这部列车的乘员只有94名,建造工期也只有短短16天。1915年9月1日,完工的“红胡子”号接受了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Nikolai Niklaevich)的检阅,它给后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检阅结束后,大公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这么强大的列车,居然只需要这么少的人,还用了这么短的时间?”

游民星空
1915年9月1日,“红胡子”号竣工后,设计人员、厂方代表以及第2阿穆尔铁道旅的参谋军官在列车前合影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地1专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战地1》的装甲列车 致敬了中国东北的抗俄土匪?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7/20171104xtn_162_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