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雨》(2010)
导演:苏照彬
主演:杨紫琼、郑雨盛
一个曾经叱咤江湖的女剑客,为了追求另一种生活,隐姓埋名。可是,当年的帮主和仇人又找上了门来。再后来,女剑客发现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仇人,可是丈夫却并不想杀她—这两个人的情感是真挚的。在影片的最后,所有的一切都找到了出口。江湖上杀得血雨腥风的根本原因是一个想长“根”的太监……
虽然《剑雨》的故事有些俗套,但是在导演苏照彬的把持之下,影片放弃了以往武侠电影大开大合、非正即邪的老路子,而是宕开一笔,细细描摹起了刺客隐退江湖之后的平凡生活。再加上影片中每一个人都是拥有过去的人,每一个人都并非是正人君子,所以他们之间的争斗,颇有“狗咬狗”的闹剧色彩。严格来说,影片中没有一个人能称之为“侠”,他们只是在混饭养家而已。这群人,没有热血沸腾激情燃烧,有的只是想放弃江湖恩怨过过小日子的愿景。而当这个愿望求之不得的时候,她的“侠义”就是用暴力来捍卫自己的生活。这种个人化的“侠义”,组成了《剑雨》中的江湖道义—“侠”并不是杀人的手段,而是维护和平和宁静的方式方法。
相比较那些巨大的、恢弘的、江山社稷的“侠客行为”,《剑雨》中的“侠义”是现实主义的。真正能“以德服人”“文化退敌”的大侠,是侠之精英;而《剑雨》中的侠是欲望的、是生活的;他们为了生存而杀戮,为了生活而死亡—或许,这才是现实意义上的江湖。
《一刀倾城》(1993)
导演:洪金宝
主演:狄龙、杨凡
尽管台前幕后聚集了像狄龙、洪金宝这样的人物,但慷慨悲歌的《一刀倾城》却在当年亏得血本无归,甚至导致制片人罗维宣布破产,被嘲笑“一片倾城”,然后湮没在香港电影狂飙突进的娱乐大潮中,成为一颗被渐渐淡忘的遗珠。也许造化如此,让这部电影与电影中讲述的人物,反而有了命运的相似与共鸣。
《一刀倾城》的刀尖却直指中国近代史最悲怆而壮丽的一页—“中国甲午战败后,满清政府向日本乞和,割让台湾,撤走黑旗军,台湾子民愤慨莫名,自组义军大刀队,时为一八九五年……”开宗明义,雄浑苍凉的气魄迎面而来。大刀队领袖,被民间世代传颂的江湖英雄大刀王五,率众袭击日军,兄弟死伤惨重,王五血战逃生,但念及愧对死去的兄弟,弃刀跳崖,却奇迹生还,隐居乡野。后来巧遇谭嗣同和袁世凯一起上京,欲成就大业,济天下苍生。后来谭嗣同投身变法,王五得康有为相助创立“强武学会”,袁世凯步步高升执掌清廷新兵大营。但道有不同,袁世凯联合保守派绞杀维新,谭嗣同慷慨赴死。王五欲杀袁世凯,却被朝廷火枪队包围而英勇就义。
《一刀倾城》以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回望历史,以大侠王五作为叙事中心,将谭嗣同与袁世凯等为正史铭刻的人物串联,简约而完整地抒写了在民族危难的时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本色。片中诸多情节皆直指人心,比如谭嗣同下狱,王五来救却遭拒绝。谭嗣同慷慨陈词:“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慷慨赴义,用我的血去激励大家。”然后挥笔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又如王五与王妃互诉衷肠,王妃:“五爷似乎也是个伤心人?”王五:“当今中华大地,只要有血性,哪个不是伤心人?我心虽伤,但从未死过!”历史已远,但一个有骨气的民族都不该轻易忘记,那段壮怀激烈的英雄悲歌,那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江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