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1971)
导演:胡金铨
主演:白鹰、石隽
《侠女》的故事脱胎自《聊斋》,却摒除了其中的孤魂野鬼。整部电影的故事,被放在了一个明代忠良之女和宦官、落魄书生之间的恩怨情仇之上。细腻地讲述了明朝末年惨遭奸人迫害的东林党人杨涟之女杨慧贞和落魄读书人顾省斋携手对抗奸邪妄逆的故事。最终,两人在走投无路之下,与宦官殊死一战,远走高飞。而帮助他们的得道高僧,也终获圆寂。
从故事上来说,《侠女》走的还是传统中国文化中子报父仇的老路子,但是在对这个故事的展示上,导演胡金铨却另辟蹊径,用儒、侠、道,三种境界,将其展示的淋漓尽致。文人和朝廷残党的争斗;名将后代和宦官的恶斗;高僧适时的出山,用醍醐灌顶的方式告诫人们停止杀戮、皈依佛门的未来。这三种不同的人性状态,表现出了胡金铨对武侠电影的思索,以及对中国文化未来的考量。这样的道学和禅境,在以往的武侠电影中可谓是绝无仅有。在传统的功夫片里,侠客们在完成使命、陈恶扬善之后,只会远走高飞,他们的行为并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寻求到更高的奥义,人生的意义并没有得到释放。而在胡金铨的手下,文人的传统、嫉恶如仇的侠客,在完成为父寻仇的使命后,有了一层升华的意义。体悟佛理之精妙,感悟人生之奥义,在影片的结尾,胡金铨为整个银幕上的武侠世界找到了最终的宣泄点。无论这是抽象还是对《红楼梦》的某种致敬,胡金铨在武侠的精髓中加入的这一点道和佛,具有着宏大而独特的意义。
《卧虎藏龙》(2000)
导演:李安
主演:周润发、杨紫琼
围绕着青冥宝剑的被盗,江湖上掀起了一阵骚动。而追随着宝剑线索找到玉娇龙的李慕白和俞秀莲,亦在如何驯服这个天资聪颖但走上邪路的后生而苦恼。随着玉娇龙的浮出水面,她的师傅碧眼狐狸也一步步浮出水面。身背数宗命案的她,正是李慕白苦心寻找的杀师凶手。于是,一场掺杂了个人情感、江湖道义与人生体悟的大戏便轮番上演。
在《卧虎藏龙》中所体现出来的侠义思想是复杂而深刻的。首先李慕白和俞秀莲所代表的中国禅意哲理,引人入胜。“翻开手就拥有全世界”的豁达和超然,代表的是一种“放下”的境界。而玉娇龙和罗小虎在大漠里轰轰烈烈的爱情与追求自我的选择,则是一种美式西部牛仔的抉择。
于是,在这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碰撞之下,李安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武侠片精神世界的两元描绘。从戏文的层面上来说,李慕白和俞秀莲的人物关系,是为西方的知识分子准备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莎士比亚式的对白、崇高的人文境界都恰中要害;罗小虎和玉娇龙这种敢爱敢恨、敢打敢杀的西部牛仔性格的主角是为普通的美国观众准备的;李慕白为师傅报仇杀死碧眼狐狸的故事暗合了《基督山伯爵》的主线,而盗走青冥剑的这条线索又像极了美国的通俗剧。
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并不在于李安展示了多少中国元素,而在于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让众多美国人理解和接受这种展示。
《少林寺》(1982)
导演:张鑫炎
主演:李连杰、丁岚
《少林寺》在中国影史上的传奇地位已不必赘述,但其实从影片的取材开始,传奇色彩就足够浓郁——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经过历朝民间文艺的演绎,到了张鑫炎的手中,演化成家国情仇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壮丽诗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逐鹿中原。隋将王世充拥兵洛阳,与屯兵黄河西岸的秦王李世民隔河各据一方。王世充的侄子、大将军王仁则在督建河防工事时,杀死了起来反抗暴虐的“神腿张”。“神腿张”的儿子小虎跳河逃离脱险,被少林寺救了起来收入寺中,小虎为报父仇毅然削发为僧,法名“觉远”,随师父昙宗勤习武艺。一日,王仁则的侍卫长看见牧羊女白无瑕,垂涎其美貌,欲施暴被只身前来复仇的觉远救下。之后李世民与王仁则交战受困,觉远出手解围,激怒王仁则。少林寺惹祸上身,遭遇兵燹。众僧浴血抗敌,昙宗战死,危急之时李世民率兵杀回,觉远亦手刃王仁则击溃围军,保卫了少林……
以现在的眼光看,《少林寺》中的侠义精神不过是老生常谈的复仇历程。但在张鑫炎的手中,除了隋唐之间的历史背景给了个体复仇以更厚重的家国大义,在诸多细节的描绘中,仍对“侠”的概念做出了更丰富立体而具有现代意义的诠释。比如在对少林寺的刻画上,尽管处在80年代初这样一个尚显闭塞保守的时期,但影片没有将千古长存的少林寺拍成一本正经的高大全,也没有故作玄虚地拿棒喝或话头给观众灌顶。寺院景观几乎与俗世无异:和尚们会勤于修行,会救人性命,也会嬉笑怒骂,抓蛤蟆吃肉;但若以为只是彰显行侠仗义的花和尚,似乎又显偏颇。比如故事最后觉远复仇成功,却拒绝了白无瑕的爱情而受戒为僧。抱得美人归的圆满结局没有出现,出现的是有张有弛,有炽烈亦有克制,最终将个人情欲消解于天下大道的侠客精神。
但遗憾的是,《少林寺》的神话至今不朽,可少林寺的神话似乎岌岌可危。各路真假武僧出征现代格斗赛事频遭吊打,而释永信又深陷酒肉情色的指控不能自拔。于承惠驾鹤西去,李连杰退隐江湖,不知今人再看《少林寺》,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