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讲武堂:“乱世奸雄”曹操的北方霸主之路

最后的防线
2015-10-20 20:15:24 浏览:0 0

  到九月,邺城一切鼠雀、皮革都被吃光,士卒几乎无法作战,一小队守城军官和士兵擅自打开了东门,令攻城者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后来发现,打开城门的主谋竟是审配的族侄审荣,也正是这个原因,即使在被斩首前,审配都在为这次被背叛叫骂不已。

游民星空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虽然大肆劫掠了邺城,但后来仍将此地当做了自己的统治中心,并兴建了著名的“铜雀台”,这里展示的青石螭首即出土于铜雀台遗址

远征塞北

  在沿途士兵的瞩目中,一支船队出现在华北平原,由于水流平缓,它们不得不由纤绳牵引着前进。曹操夺取邺城后,大兴运河之利,修筑了运河和水闸,沟通了黄河和北方水道。即使在难以通行的沼泽地,也有数万名民夫开辟道路,令重达千钧的粮车可以安然通行。

游民星空
《率土之滨》游戏概念图:守城

  南皮方向,更加血腥的决战等待着远征军。南皮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袁绍长子袁谭在此固守。双方的铁骑多次在城下交锋,彼此间互有胜败。随着围攻旷日持久,曹操的补给也一度捉襟见肘。此时,作为一代枭雄,他筑假粮台以安军心,欺骗震慑南皮守军。袁谭看到进攻方补给充足,集结部下展开决战,双方军队在城外交锋,袁谭军队攻势凶猛,甚至曹操都亲自擂响战鼓。在最后时刻,袁军在城外被击溃,袁谭本人夺路而逃,但最后仍旧死于非命。

  现在,河北只剩下常山、中山、河间等地,袁尚、袁熙的军队正在此处苟延残喘。在取得南皮大捷后,曹操立即赶往北部边境。207年,初秋,一支漫长的队伍穿越阴山山脉,急速朝东北方向行军。他们的目标是辽西边陲的柳城——这里是中原政权无法涉足之地,在当地,袁熙和袁尚联合乌桓部落负隅顽抗,聚众多达30万人,成为威胁北方安全的定时炸弹。

  乌桓是古代游牧民族东胡的一支,在东汉末年控制了大半个辽东地区,按照传统的行军路线,远征原本应该穿过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但时值7月,雨季降临,洪水在沿海平原泛滥。乌桓人也料到了这条进攻线路,扼住浅滩和渡口,令骑兵和步兵不能轻易前进。

游民星空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的壁画,展示了一名乌桓贵族乘车出行的场景,下方是这位贵族的马群

  这时,曹操听取了谋臣郭嘉的意见,决定冒一次巨大风险:从小路翻越崇山峻岭。他们选取的路线已经荒废了200年,沿途五百里都是人迹罕至的地区。

  在山民的注视中,他们将马匹拖上陡坡,在当地向导引领下悄悄进军。尽管如此,整个大军还是饱受后勤不继之苦,许多士兵因体力不支从山崖坠下,为充饥,他们宰杀了5000多匹战马,整个山路都遍布着它们的白骨和鲜血。

游民星空
今天的白狼山,位于辽宁境内,曹操曾在此地大破乌桓骑兵

  尽管代价高昂,但整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背后。深秋时节,曹军已经抵达了白狼山,而乌桓人完全被弄得晕头转向,只能匆匆回师前去迎击。乌桓骑兵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数量是曹操的数倍。曹操亲自登上山顶观阵,透过几近凝固的空气,他看到对方阵形松散、队列不整。他向张辽、张郃和曹纯下令,向猝不及防的敌人突然进攻。《三国志》后来简洁明了地写道,曹军“出其不意,一战而定之”,甚至乌桓首领蹋顿都在乱军中被斩。此战之后,幸存的乌桓人成为战俘——他们纷纷迁入塞内,被登记下姓名和体貌特征,然后进入“留守营”“驻操营”,甚至是“虎豹骑”下属的某个分队,从此终身成为一名士兵。

  袁谭和袁熙见大势已去,只能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面对曹操的威胁,后者交出了两人的首级,曾有幕僚建议继续前进,率大军深入辽东和朝鲜——对曹操而言,这是一个有诱惑力的选项,但另一个无法抹消的事实是——战争已给北方造成了重大破坏,正如曹操后来留下的诗句: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籁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步出夏门行·土不同》)

游民星空
曹操文集如今已经散佚,其作品大多系后人从各种文献中搜集整理而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的枭雄形象:他一面致力于为民众带来安定,但另一面,又将不肯降服的城市屠戮殆尽

  富庶的北方俨然成为荒凉的异域,让人难免心生悲凉,曹操曾经幻想过“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对酒歌》)”的美好社会,但又亲自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地狱。更令曹操不安的是:一部分军民抵触他的统治。为此,他不得不亲自约束军纪。除却少数负隅顽抗的死硬派,曹操没有处死任何人,甚至写下《讨曹檄文》的陈琳也得到了官职。他相信,这种宽大足以感动敌人,也足以确保江山稳固。但对这位权术家本人,最重要的也许是,只有宽大,才能保证自己在将来不被死者的灵魂惊醒。

许昌:死者与生者的凯旋

  对这场战争的最后一幕,史书没有留下记录。但可以确定,就和无数的先例一样,它一定会以一场凯旋结尾:俘虏和战利品来自遥远的华北平原和塞外草原,它们在许都的街市上列队而过,其两侧挤满了喜不自胜的人群。

  毕竟,人们有理由高兴,因为曹操的胜利震古烁今。甚至乌桓战俘也在志得意满地前进,他们早听说长江流域的富庶,正等待着一个南下劫掠的机会——只有皇帝和少数亲信面色阴沉,他们看着浩荡的队伍默然不语。

游民星空
凯旋后志得意满的曹操,出自《三国志10》CG

  于是,人们忘记了黄河两岸的战死者,忘记了北方沙漠中的幽魂,忘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忘记了被屠戮殆尽的邺城、南皮和柳城居民。战士麻木的面庞、飘扬的旗帜、以及文人的颂歌,在那一刻全部化成了对权力的憧憬。然而,即使再没有想象力的人,也能清楚地看到,在徐徐开过的幸存者背后,一支更庞大的队伍正在进军——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死者组成的影子大军。

  这支大军矗立在活人的阴影中,排列在破烂不堪的战旗后,其正中央,是5万、10万甚至是20万死去的战士:他们被长矛穿透,因瘟疫和饥饿步履蹒跚:仅在从辽西回军时,天冷衣单、人饥马乏,便有三分之一的征夫在沿途死去。而最令曹操惋惜的是军师郭嘉,征服北方的过程中,这位奇才多次贡献良策,却在得胜前夜英年早逝。他们阴郁的面容仿佛在发出某种警示,但曹操又对此心不在焉,这仅仅是他乱世奸雄之梦的起点。

游民星空
赤壁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毕竟,对志得意满的统帅来说,死者只是一个数字,代表了他无条件驱役民众的能力。就在这一幕发生之后不久,战争机器又一次启动,首先征服了荆州,接着径直向长江突进。就在此时,发生了人尽皆知的赤壁之战:在一个燥热的夜晚,大军在长江北岸遭遇突袭,所有营帐和战船化作烈火熊熊燃烧。赤壁的经历、士卒的惨死,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曹操,他禁止提起这场失败,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于在219-220年的冬天一病不起。

枭雄落幕

  在官渡之战结束后第20年,66岁的曹操病重弥留,和阵亡的无名将士不同,史官仍有笔墨记录他的遗言:“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裳,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游民星空
位于许昌郊外的曹操墓,据考古发现,尽管立下了事无巨细的遗嘱,但曹操死后的宁静都被打扰,在司马氏建立晋朝后,立刻派人捣毁了曹操的陵寝

  从前以扫荡天下为己任,现在只能把家眷托付给他人——这就是一代枭雄临死时的景象。从公元200年夏天亲自冲向乌巢的那一刻,他一直在抵抗命运,却最终向它无条件屈服。在这位枭雄的一生中,命运尝尝化作无形的巨手,将千万人的牺牲化作功绩,悉数集于他一人之上,但又不止一次将他重重抛下断崖,甚至连临死前的宁静都拒绝给予。对于其中经纬因果,即使在一千九百年后的今天,从《三国演义》到《率土之滨》,无数文学作品、电影和游戏都在努力做出解释,但其结果是一致的:他们仅仅发现了,在兴衰沉浮的背后,只有命运无常的循环反复。

  它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如此,而这一点,将继续吸引渴望探求历史的人们。

上一页 1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讲武堂:“乱世奸雄”曹操的北方霸主之路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5/20151020121848409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