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讲武堂:铁与血的颂歌 超级大炮的兴衰沉浮(下)

最后的防线
2015-10-30 20:24:44 浏览:0 0

  然而,这样庞大的工程存在一个问题——它很容易被发现。1944年的一次轰炸中,三枚炸弹击穿了V-3掩体,施工被迫完全停止。1944年末,德国工程人员又建造了一门更小的V-3火炮,它向盟军发射了183发炮弹,尽管这次炮击影响有限,但对布尔来说,上述事实已经给了HARP计划足够的启示。

游民星空
V-3的尺寸及发射原理示意图,和传统火炮不同,该火炮的弹头是由安置在炮管两侧的药包陆续点火推动

  对军火推销员来说,最理想的目标必定是战乱中的国家,而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目标就是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利用“伊斯兰革命”后的混乱,萨达姆在1980年9月进攻了邻国伊朗;同时,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萨达姆一直在考虑为伊拉克建立自给自足的军事工业。“与布尔交谈的前两分钟,我认为他个有想法的人;前10分钟,我开始相信他是个天才,前20分钟,你一定觉得他是个疯子!”萨达姆的一位幕僚如是说,但萨达姆却从这个人身上发现了某种价值。

  作为结果,布尔帮助伊拉克建造了200门大威力榴弹炮,这些火炮立刻被投入了战争中;同时,他将灵感倾注到了伊拉克开发的、210毫米“法奥”自行火炮上,后者也是中东国家制造的、最重型的炮兵武器。

游民星空
布尔为伊拉克陆军开发的“法奥”自行火炮,口径210毫米,射程55公里,公路最大行驶速度超过70千米

  得益于同伊拉克的合作,国际空间研究公司的收入节节攀升,但对布尔本人来说,最激动人心的依然是“HARP”工程的重启。布尔博士的计划是为伊拉克制造三门火炮:一门是较小的试验炮,另外两门是口径1000毫米的正式版。它们是真正的怪兽。在发射重型炮弹时,只要一天,它们就能摧毁一座城市,而订购这些巨炮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为鼓舞人民,萨达姆需要向太空发射一颗卫星。

  众多合同让布尔成了伊拉克的御用顾问。他知道HARP的危险性,但又由衷期待着一次自我证明。因为自从10岁走进多伦多大学的时刻,毕生的努力就几乎没有得到理解,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有人看到他走进一战公墓,“独自与死者谈话”,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家人离他而去。

游民星空
现今存放在英国的“巴比伦大炮”部件,其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1988年,在布尔进入生活低谷的时候,伊拉克以“建造输油管道”为名,向海外订购了HARP的部件:在合同中,订购方对零件的精度做了苛刻要求,这令整个项目几乎无法保密。对伊拉克的周边各国,尤其是以色列来说,这种大炮如同利剑悬在空中,在国际空间研究公司的总部布鲁塞尔,特工机构正在酝酿一个阴谋。

  布尔对此几乎全然无知。他的儿子米歇尔评论说:“在布鲁塞尔,他白天四处奔走,在社交场合抛头露面,晚上定时回到住所,去阅读历史书籍和公司文件——这是很容易被掌握的规律。”1990年初,布尔发现自己的寓所被破门而入。

游民星空
尽管“巴比伦工程”无果而终,但在此期间,伊拉克人还是建造了一门小口径的试验炮,这门火炮在海湾战争结束后,被联合国武器核查机构发现,并强制将其销毁

  这是一个严厉的警告:布尔必须终止超级大炮计划,但萨达姆要求和布尔感到的是:为避免夜长梦多,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把HARP完成。首批部件运到了伊拉克之后,另一个秘密计划也有条不紊地进行:1990年3月,一组特工抵达布尔在布鲁塞尔的寓所。当他开门之后,立刻倒在了血泊中,一名杀手还拍了死者的特写照片。随后,以色列情报部门把照片翻印,附上字条寄给了为伊拉克工作的欧洲雇员。字条上写道:“如果不想得到同样的命运,明天就别去工作。”同时,所有未交付的炮管也相继被欧洲国家起获。

  历史曾经证明过,每个争议人物的死亡都有许多值得庆幸和令人同情的细节,不少国家和城市因此被拯救了,但喜剧背后的悲剧是:布尔的死完全是理想主义的悲剧。热情和事业夺去了布尔的生命,让他和家人彼此疏远,因为布尔的事业中只有不被人理解的、制造超级武器的艺术,当他用赤诚的心换不到的时候,便改用向强权兜售灵魂去实现。甚至可以说,当年幼的布尔翻开书本,并被乌尔班、克虏伯和世界大战的暴力之美所吸引时,死亡的召唤便传来了。

超级武器的挽歌

  从人类的进化史看,杀戮是有益和必要的:它的最大好处是,通过将多余和无能的男性暴露在危险下,稀有资源将不再短缺。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一边倒的大屠杀也从不是新名词:《圣经》充斥着对暴力的歌颂,在伟大帝国前进的脚步声中,也从来不乏鲜血淋漓的颂歌和史诗。

  于是,为实现这个目标,武器的效率应当最大化,但从这种动机看,超级火炮却成了某种荒谬的产品:彰显国家力量,获得战斗胜利,获得虚假的安全感,这些都是空洞的说辞——与实际表现相比,它们的回报往往是如此惨淡。

  HARP工程和“巴比伦大炮”无果而终,“多拉”和“巴黎大炮”只进行了屈指可数的发射,乌尔班的大炮在君士坦丁堡城下爆炸,但在500年中,人们依旧对此痴迷,从这种角度说,如果要在历史寻找某种讽刺,恐怕没有比超级火炮更加适合的对象了,它们有着最荒诞的外壳,也有着最丰富的内核,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类的历史,恰恰是在狂想下不断推进。

游民星空
建造“超级火炮”的根本动机,恰恰在于人类对权威与力量的崇拜

  与这种妄想相互纠结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事实上,从建造之初,这些武器的价值便超过了杀人机器本身,它们是武器,是暴力的图腾,是权威的传声筒,甚至是一针安慰剂,其价值在于,无论领袖还是平民,都能从中感受到某种不凡,而这一点,将弥补资源滥用带来的所有遗憾。正如阿道夫·希特勒所说:“宏伟之物是消除自卑感的一剂良药……如果一个政权想得到巩固,那么,它必须能建造一些能鼓舞民众的东西,它们必须可以见证和触摸,这并不是在炫耀,而是给一个国家以尊严,为了这个目标,完全可以不计成本。”

游民星空
1939年,德国《国防军》杂志上的宣传画,超级武器本身就是政治宣传的理想工具

  于是,它们像突然爆发的火山一样出现,在历史上留下厚重一笔,然而,当事过境迁回顾它们时,那些荒诞的前因后果又好像这座山的两边山脚,最后独自淹没在了风景画里面。如今,一切狂想都消失在了1453年、1918年、1945年、1990年,那些“超级大炮”炮管被埋藏,进而被历史淹没的瞬间。但是,在同一时刻,另一群身影也从黑暗中冉冉升起,因为人们仍在开发新的武器——它们更致命也更无用,这一切,像一个开始,一个结束,更像是一个轮回。

上一页 1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讲武堂:铁与血的颂歌 超级大炮的兴衰沉浮(下)https://imgs.gamersky.com/upimg/2015/2015103017225235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