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时代 我们该如何圈地、征兵、种田?

最后的防线
2016-10-19 20:35:27 浏览:0 0

如何征兵之二:收编黄巾军和少数民族

  正是因此,割据势力通常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还会对流寇、黄巾军和少数民族进行收编,用来扩充自身的实力:考虑到这些人员组织很差,政权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将他们收编为自己的下属。

  在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曹操,在起兵之初,曹操只有数千部下,装备也相当低劣,但192年,曹操利用讨伐青州黄巾军的机会,收编了百余万黄巾军及家属,由此组成的部队成了其后来与袁绍争霸的资本。同样,孙吴政权也通过吸纳少数民族,极大扩充了实力——他们就是当年南方的原住民:山越人。

游民星空
在张角死后,参与黄巾起义的各部最终被各个势力收编,成了其争霸中原的资本

  从孙策开始,山越人就是被讨伐的目标。据史书记载,全琮、太史慈、吕蒙等将领都曾参与了围剿战,并从投降者中招募了数万名士兵,但成果最显著的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他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并将四万余人编入了军队中。在灭亡前,孙吴的总兵力达到了23万,是赤壁之战时的数倍,而其中山越人占据了极大比重。

三国时期,步兵怎样编制?

  事实上,招募兵员只是一个开始,相关势力还要负责装备、编组和训练,这样才能令其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关于前一个话题,在早先的文章中我们有所涉及,而在军队编制领域,我们可以从零星记载中对当时情况进行推测。可以确定,汉末三国时期的兵种划分相当明确,比如魏国和吴国就将军队分成步兵、水师和骑兵,蜀汉还增加了车兵和弩兵,这种做法有助于展开训练,并方便向部队集中调配物资。在其中,最重要的兵种莫过于步兵,他们主要编成方阵集体作战,编制与汉朝大体相近:其中5人为一“列”,两列为一“火”,5火为一“队”,两队为一“官”,每“官”下辖100人;而在更上方,是曲、部、校、裨、军等高级编制。

  需要指出,其中最大的编制“军”,理论上也只有3200人——和我们的想象截然相反。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指挥手段非常有限:其一道命令只能通过口头或书信逐级传达,一旦编制过大,部队就会出现调动不灵的情况,将领对局势的掌控力也会因此减弱,这也意味着,尽管汉末三国时期经常出现规模上万的大战,但在具体指挥上,最高统帅只是做出大致的部署,而具体执行则被交给了下属的将军们。

没有钱,就不要考虑骑兵了!

  除却步兵之外,骑兵也在当时扮演了重要角色,即使一小队装备较差的轻骑,也足以在敌人后方制造紧张和混乱,并牵制数倍于己的对手。然而,在当时,骑兵的组建却异常棘手,对新崛起的势力来说尤其如此。

游民星空
东汉时期的画像砖,从装书上看,骑马者的身份可能是高级官员。由于对外战争减少,东汉对马匹的需求没有西汉那样迫切,全国的马匹保有量也相对较少,这给组建骑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一个问题在于难以保证马匹来源。东汉时期,由于北方最大的威胁——匈奴陷入分裂混战,中央朝廷对军马的需求急剧下降——为了缩减不必要的开支,中央和地方的马政机构(负责军马的饲养)都大幅缩水:除了由朝廷直辖的少数马厩,其它的官办马厩多半位于西南边区,其中驯养的马匹以南方矮种马居多,并不具备充当战马的条件。而以上这些,都提高了在汉末获得军马的难度,不仅如此,军马在训练上也更为复杂,因为训练者的目标不只是让马匹听从驱使,而是要令其与骑手达成默契和一致。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吴子》有言:“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弛逐,闭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这可以被看做古人训练战马和骑兵的原则,这一过程无疑相当漫长。照西汉时期的记载,一名23岁的青年在编入军队后,先要“一岁为卫士”,之后才能“一岁为骑士”,并练习“射御、骑驰、战阵”。

游民星空
汉代的骑兵陶俑,三国时代的骑兵大致与此接近,都装备了马鞍,但没有使用马镫,这使其战斗力受到了一定影响,不过,骑兵仍然在汉末三国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

  换句话说,这一记录表明,在和平时代,军队要培养一名骑兵至少需要两年,也正是因此,在三国时代,对不甚强大的势力来说,骑兵更像是一种奢侈品,哪怕一支小部队,都会成为消耗其财力的无底洞。不过,在当时,各个势力都能找到一定的替代方案。其中主要的做法,就是招募边境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部队在袁绍、公孙瓒、马腾和韩遂的麾下非常常见,而曹操的“虎豹骑”中,他们也占据了极高比例:他们在马背上长大,精通骑射和机动战术,吃苦耐劳,待遇要求也相对较低。从这个角度,假如你的根据地靠近边境,也许应为此感到庆幸,当然,需要指出,少数民族士兵并非毫无缺点——这就是容易被收买,且极难控制,在纪律性上注定无法和中原地区的士兵相提并论。比如在曹操统一北方期间,就有数万乌桓骑兵被张辽率少数精锐一举击溃的事例。

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

  在介绍完部队的编制组织之后,我们必须阐明一点:这就是在纪律上,任何古代部队,都难以同近代军队媲美。在近代和现代,士兵是一种职业,他们有稳定的薪酬,和国家提供的武器装备,维系士气的是意识形态,比如民族主义或保卫国家的决心等。但古代士兵更像是一种被强加的临时身份,其参军的动机无外乎有三:为了活着,为了改变生存状态,或者为了找个机会从军营中逃出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只有少数部队能做到装备精良,换句话说,其中多数人的本质只是一群拿起武器的乌合之众。

游民星空
三国时代的士兵装束,像图片中央、穿着铠甲的骑兵,在当时的军队中只有极少数

  正是因此,成为古代军队的统帅注定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在战乱频仍之年尤其如此。如果你掌握了足够的资源,如军饷、战利品和土地,士兵们就可能在刺激下创造奇迹,否则,士兵们的心思就会转到土地的收成,或家里的女人上,这将导致叛乱和逃亡发生。也正是因此,在《三国志》等史书中,每逢两军对峙、军粮匮乏、或阴雨连绵时,就会出现“士卒多叛”的场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穿越到三国时代 我们该如何圈地、征兵、种田?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6/20161019xtn_162_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