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这些丰功伟绩,德川家康赐封威廉为武士,赠予佩刀和位于今横须贺市的领地。至此,亚当斯成为了第一个白人武士,而三浦按针这个名字也是家康赠予他的——“三浦”来自封地所处的三浦半岛,而“按针”则是日语里“引航”的意思。
三浦按针在日本朝野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也逐渐替代了原先的耶稣会传教士,成为了德川家康的外交顾问。这引起了耶稣会的不满,他们尝试改变亚当斯的信仰,但是无功而返。天主教徒深感生存环境受到打压,开始在日本国内进行一些反抗活动,结果遭到镇压。这一系列的影响促使德川家康驱逐了天主教会,并为后来日本禁教锁国埋下了祸根。
在成为外交顾问之后,三浦按针得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据点,于是他寄信给自己的同胞,邀请他们来日本交易。
于是,在1613年,威廉来到日本的13年后,他第一次见到了来自祖国的船队。英国船长萨里斯不仅带来了货物,还带来了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亲笔信和礼物,希望能在日本建立贸易据点。日英长期交好的历史,正是从三浦按针这时候开始的。
一开始,三浦按针希望能把贸易据点设在横须贺,这个江户湾的交通要道上。但是东印度公司考虑到与中国交易的便利性,还是把商馆建在了平户。然而平户是个小地方,离大城市较远,且英国船只带来的货物(棉花、蜡烛等)在日本都不算好卖,所以商馆的经营并不算好,只能依靠和东南亚的贸易勉强维持生计。
不过在运营日本-东南亚航线的过程中,三浦也有意外发现。在途径琉球群岛时,他把原产美洲的番薯种子带回了日本。至此,日本本土才开始了番薯的养殖。
1614年,德川家康消灭了大阪城的丰臣家残余势力,统一了全日本。在针对大阪的冬之阵与夏之阵时,德川家还向英国和荷兰人购买了不少军火大炮,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平户商馆的赤字。然而,在大阪城负隅顽抗的武士有很多信仰天主教的教徒,他们甚至在城墙上升起十字旗,准备在与德川家的决战中殉教来以死相拼。结果这两场战斗打得非常胶着,德川的军队同样损失惨重。这让德川家对外国人和传教士的不信任感逐渐加深。
1616年,德川家康病逝。因为基督教徒长久以来的分裂活动,继任的德川秀忠开始收紧日本的外交政策,这也让三浦按针深感失望。1620年,三浦按针在平户去世,享年55岁。直到临死前,他仍然心系祖国,但再也没能回去。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头衔,继续经营着平户商馆。
然而,日本正变得越来越保守,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加快了锁国的进程。1623年,平户商馆被驱逐,传教士和外国人不再被允许踏足日本的土地,只有少数荷兰人能够来日经商,但也仅限停留在长崎的外海上。三浦按针的儿子因为锁国令而逐渐消失在了历史中,三浦的后人至今已不可考。
自此,日本进入了长达两个世纪的闭关锁国时代,直到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用军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才正式结束。而黑船来航发生的地点,正是当年三浦按针希望建立商馆的横须贺。不知这冥冥之中,是否有深意。
黑船来航事件间接导致了德川幕府的垮台,以及日后改变日本历史进程的明治维新
三浦按针是第一个到达日本的英国人,也是第一个官方册封的白人武士。在英国,他被誉为日英两国的桥梁,毕竟他可以说是促成日英两国最初建交的人。德川秀忠当时送给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一套日式盔甲,至今完好地保存在伦敦塔中,供人观仰。
在他逝世之后,人们并没有遗忘他。今天的东京仍然有一条叫作按针街的街道,日本桥的按针旧居也有专门的纪念碑,横须贺还有平户也都有他的墓冢。在英国,每年的九月,他的出生地也会有相应的纪念活动。
当然,作为和这段历史没什么关系的中国人,我想大多数人知道三浦按针,还是通过《仁王》这款游戏。
有的时候我会开脑洞,假如《仁王》出自中国,会不会有一些专家学者批判它是在乱改历史?毕竟把一个战国时期颇有名气的人物塑造成乱砍妖怪的武士,这在一些人看来简直就是胡闹。
但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这款游戏,或许很少会有外人再去过问这段尘封的历史。只有在人们玩到它的时候,才会不由自主地发问:他是谁?为什么在日本会有一个白人武士?游戏的设定到底有没有依据?
或许,这才是对历史真正有益的事情。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仁王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