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坦克就是雷诺FT-17,它们也出现在了《战地1》的基本版中,对战双方都可以使用它。另外,它也是一战中产量最大的装甲车辆。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它们更是流散到了许多国家(如美国、意大利和苏联),为其装甲部队的成立埋下了种子。
《战地1》中的FT-17坦克,其中登场的是安装37毫米炮的型号
FT-17坦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最初由于火力薄弱、外观弱小,这一设计并未被军方看好,一些官员还提出了非常荒谬的要求,比如说这种坦克必须携带10000发机枪子弹。整个项目进退两难。就在贝当成为西线法军司令之后,它的命运却迎来了转折。1917年夏天,一些负责坦克开发的高级军官找到贝当,阐述了对坦克作战的新看法,他们认为,之前,来自英军的经验表明,一旦投入战场,坦克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炮击,而在这方面,“圣沙蒙”坦克体型过于笨拙,因此在与敌军火炮的较量中生存概率很低。同样,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他们也很难造出一种坦克,其装甲足以抵挡德军野战炮的近距离射击。
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在短时间内,大型坦克和轻型坦克一样会被炮弹击穿,那索性不如用数量换质量,建造更多的轻型坦克。他们还举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建造一辆“圣沙蒙”的坦克的钱可以建造5辆FT-17,但“圣沙蒙”上只能安装一门大炮和四挺机枪,这些火炮不能同时对付一个目标,而五辆FT-17则可以安装五门火炮或五挺机枪,它们都可以360度自由旋转。不仅如此,由于FT-17体型小、数量多,反而令德军火炮更难对付。
这一观点打动了贝当,1917年6月,他要求将FT-17坦克的产生增加到3500辆——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同时,他还向前线部队保证:在新坦克就位之前,不会发动重大攻势。
贝当的做法引起了巨大争议,甚至被视为某种技术上的赌博,但在第一批FT-17交付部队之后,官兵们才发现,这确实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坦克。这种坦克的设计非常简单,车体正面有16毫米的装甲,炮塔装甲则被加强到了22毫米——基本可以抵御机枪反坦克子弹的射击。其武器是一门37毫米炮或一挺8毫米机枪,它们都安装在了360度旋转的炮塔上,可以不用转动车体就向敌人开火。到1918年10月,军方对雷诺坦克的订单已经上升到了7820辆,这还不包括在美国和意大利生产的上千辆仿制品。
1918年5月,法军正式组建了第501特别炮兵团(501e RAS),这个团装备了超过200辆FT-17坦克,其麾下包括3个营,每个营共有75辆坦克,其中30辆安装了火炮,41辆安装机枪、4辆安装了无线电通讯装置。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新的部队正在组建。
按照贝当的计划,法军将在1918年春季装备超过800辆FT-17坦克,并组成12个营,但由于后方工业的低效率、以及德军在1918年春天发动的“皇帝攻势”,让这一设想几乎完全落空,只有大约400辆坦克陆续投入了前线。
FT-17的一个优势就是轻便灵活,这张照片系在战后拍摄,显示了一辆芬兰军队的FT-17在丛林中进行演习时的景象
作为最早装备该坦克的部队,第501特别炮兵团奉命守卫通往巴黎的门户,在战斗中,他们经常被编组为几个有30辆左右的坦克组成的小分队,以支援友军步兵发起反击。其首次亮相是1918年5月31日、在普瓦西-沙泽勒(Ploissy-Chazelle)附近的战斗中。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内,这些小型坦克在一系列反击战中频繁登场,士兵们发现,它们在丛林战中的优势非常显著——无论法军的“圣沙蒙”坦克,还是英军的菱形坦克,它们由于车身庞大都无法穿越林间小路,一旦瘫痪,就会堵住整个进攻路线。而FT-17就不一样了,它们可以在狭窄崎岖的林间小道穿行。另外,在占领敌军阵地后,FT-17可以立刻进入掩体,成为一座向四面八方开火的移动碉堡。正是因此,它们得到了前线士兵们的一致好评。
而另一方面,施耐德坦克和“圣沙蒙”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到1918年6月初,这些坦克总数达到了500台,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部署,这些坦克被编入了8个营,理论上,每个营共拥有64辆坦克,然而,在1918年夏季的战斗中,这些坦克的表现令军方极为失望。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触目惊心的损失数字,比如6月11日,在马茨河谷(Matz Valley)附近的战斗中,法军投入了51辆施耐德和96辆圣沙蒙坦克,结果前者损失了35辆,后者损失了37辆。而在1918年7月18日、苏瓦松附近的攻势中,法军一共投入了255辆FT-17,100辆“圣沙蒙”和123辆“施耐德”,但在第一波进攻之后,肩负突破任务的“圣沙蒙”坦克就因为各种问题无法作战,反而是小巧的FT-17坦克在带领部队继续前进。一名美国军官后来这样形容FT-17坦克的表现:“如果给让最久经考验的师协助它们,并进行充分的训练,那么,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些坦克。”
为避免坦克乘员被观察口射入的流弹杀伤,法军为坦克乘员配备了面甲,这种装备也出现在了《战地1》中
虽然德国人面对FT-17闻风丧胆,但在战争的最后半年,他们也在努力研究应对的方法。他们前线在建造了一些混凝土机枪掩体,令FT-17上安装的机枪和火炮几乎毫无办法,另外,他们还要求机枪手集中射击坦克的观察窗,虽然此举很难击毁坦克,但可以令驾驶员致盲、毁容或者终身伤残。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前线了专门的反坦克火炮阵地,并为士兵配发了地雷和手榴弹。
按照法军的统计,这些手段在战争中共击毁了410辆FT-17,其中炮火击毁了356辆——在这些坦克中,许多是在突入敌后时陷入孤立,最终被包围消灭的(其实《战地1》里有一个章节就讲述了类似的故事)。更令法国人忧心忡忡的是,德军已经开始生产自己的坦克,并在研究专门的反坦克炮和对地攻击机,这给他们的坦克部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战地1》单人任务中、玩家操纵坦克的章节,其实就反映了坦克深入敌后时的困境
虽然此时战争的天平已经向协约国一方倾斜,法军更计划在1919年发动大规模攻势,一举结束整场战争。然而,协约国指挥层也清楚,这场攻势中,他们将遭遇更大的威胁,并蒙受更大的损失,而仅仅依靠“施耐德”“圣沙蒙”或FT-17坦克,前线部队很可能将血流成河。这时,他们设想,能否让一种坦克拥有FT-17的炮塔、“圣沙蒙”的强大火力,以及抵挡德军野战炮射击的厚重装甲?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地1专区